把握渠首绿色命脉(立足地方需求 服务南水北调)

16.01.2015  12:47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来说,无论是生态安全还是林业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最根本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

  没有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植树造林、发展名特优经济林和生物质能源林……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不夸张地说,种质资源是淅川林业发展的绿色命脉。中国林科院与淅川合作开展的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以及良种引进驯化与选择工作,正是为了把握这一重要命脉,为渠首生态安全和林业发展奠定基础。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为了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还是为了诸如用材、林果等经济目的,选择栽培优良品种,都是成功的第一步。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携手淅川开展的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以及良种引进驯化与选择工作,是目前中国林科院正在全面推进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基础性工作,对渠首生态建设和绿色生物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主任、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室主任郑勇奇研究员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种质资源是优良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育种成效的大小,或者说,能否培育出人们所希望的优良品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种质资源的研究深度。

  据郑勇奇介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是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服务体系,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原地、异地和设施3种保存方式相结合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林)网络和监测管理体系,采用统一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标准化、数字化编目整理、描述和建档,建立国家林木遗传资源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在数据、信息、实物三个层次上,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的共享,并通过平台的专家团队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撑,为林木育种、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以及林业生产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

  郑勇奇说:“我们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以及良种引进驯化与选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渠首淅川的种质资源收集研究和良种繁育作出贡献,我们很有信心。

  淅川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选育亟待科技支撑

  淅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压力巨大,林业科技支撑是确保当地生态安全和解决移民生计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南阳市林业局局长汪天喜、淅川县县长赵鹏等人还专程到中国林科院寻求技术支撑。

  据赵鹏介绍,淅川当地及周边生物油料树种资源丰富,发展生物油料树种、建设生物质能源基地,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变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当地已经着手建设生物油料树种基地,但由于缺乏专门的科研力量,他们对当地及周边的树种资源及其种内变异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希望林业专家能帮助他们开展调查、分析与评价工作,挖掘利用潜力。赵鹏说:“另外,淅川是石漠化地区,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也特别需要多种树,种合适的树。可是,我们当地石漠化地区目前的造林,树种比较单一,非常需要既有生态防护功能又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多功能树种。

  郑勇奇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在种质资源信息描述标准化与整理整合方面具有权威性和优势;同时平台目前已经收录2000多个树种的种质资源,其中有些树种资源可能适合淅川种植和开发,但为了防止贸然推荐,需要先试验,再推广。因此,平台与淅川双方具有很大的合作与优势互补空间。

  系统工程将为淅川林业发展夯实基础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在淅川开展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以及优良造林树种引种引进、驯化与选择研究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项目完成后,将为当地留下完整的种质资源库和良种繁育基地。

  南阳市林业局局长汪天喜告诉记者:“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在淅川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收集保存生物油料树种种质资源,建设繁育基地,调查黄连木、乌桕、油桐等生物油料树种遗传资源,了解这些树种目前种苗培育、栽培利用情况,摸清淅川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油料树种的分布、规模及利用潜力;采集当地的或者是引进外地的优良树种,建立50亩至100亩规模的新优品种选育、繁育基地;结合当地造林工程,利用优良树种营建生物油料原料林。二是调查分析当地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引进、驯化与选择适合石漠化地区种植的优良造林树种进行试种,挑选出适应当地石漠化条件下种植的树种或品种。三是繁育、推广优良种苗,双方共同申报新品种与良种,以便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推广利用许可。

  迈出的第一步坚实稳健

  这个项目虽然刚刚开展了半年有余,但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为今后几年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郑勇奇说,他们3次去淅川,对当地的黄连木、木通、紫斑牡丹、白皮柏、乌桕、冬青、青钱柳、刺楸、三角枫等数十个树种进行了考察,确定了重点收集保存与利用的3个树种——中药材经济开发树种木通、生物质能源树种黄连木和珍稀木本花卉树种紫斑牡丹,并在淅川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木通、黄连木、紫斑牡丹等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已经初步摸清这几个树种在淅川及其周边地区的分布、规模和利用潜力,同时利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的优势,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整理,在资源所有者与资源利用者之间搭建了桥梁。

  “目前,已落实了两处育苗繁殖基地,面积一共有100多亩。”郑勇奇不无欣慰地说,“我们在河南当地及全国收集这几个重点树种种质资源,并且已收集到江西大岗山、湖南张家界、贵州铜仁、陕西太白山、重庆、安徽黄山、湖南长沙、贵州黎平、河南南阳的木通共9个种源200多个家系的种子及其当地的紫斑牡丹与黄连木种子。

  为了让当地科技工作者今后能够独立承担部分林业科研工作,中国林科院的专家为他们举行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重点树种收集保存与利用技术的专场培训。

  郑勇奇说,今后几年,中国林科院的专家还将进一步完善收集相关树种的种质资源,尤其是一些优良与特色种质材料,对收集的种子材料进行育苗、选育与繁育,开展繁育基地建设,进行推广、示范区建设,以及调查数据的信息整理与整合。

  有这样一支科研队伍与淅川全力拼搏,一渠清水永续北上将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