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现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 竟是人类远祖起源地

22.04.2017  10:30

↑上河曙猿化石 (资料图)

←倪喜军(右)介绍曙猿化石

文/报社记者 马德英 图/报社记者 张朝峰

渑池竟是“人类远祖起源地”!这一重磅消息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极大关注。

4月19日,国内30多家媒体记者齐聚渑池县南村乡任村上河,见证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立碑仪式。

“过去一百年间,中外科学家在这里发现的包括曙猿化石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之多,在中国尚属首次,是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点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人类远祖起源地之一。”当天上午9时30分许,在渑池县南村乡政府召开的渑池上河曙猿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博士这样表示。

南村乡任村上河属于渑池——垣曲盆地。1916年6月16日,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垣曲寨里和渑池南村黄河渡口两岸,首次发现了中国的早第三纪地层和淡水贝壳化石。其后,在长达近百年的考察中,中外科学家在任村村上河组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特征的曙猿化石(渑池上河曙猿),属始新世晚期(沙拉木伦期)任村上河动物群,距今4500万年左右。

曙猿化石发现之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北非法尤姆,距今约3500万年,由此古人类学界曾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的发现,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渑池——垣曲盆地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

渑池上河曙猿化石意义如此重大,为何一直默默无闻?据倪喜军博士介绍,有关渑池上河曙猿重要论文发表的时间较晚,且发表时未作媒体宣传,加之当时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大多数考古地点已经淹没。

那么为何现在才得以揭秘?这要归功于当地文化名人杨栓朝的不懈努力和新一届渑池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杨栓朝是中国社科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渑池县仰韶村彩陶坊主人、渑池县仰韶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6年10月,在编辑渑池县乡镇志时,杨栓朝在一份资料中看到了“任村猴”的词条,其中写道“此动物产于渑池南村乡任村南2公里上河中始新世晚期(沙拉木伦期)河堤组任村段上化石层”。他愣住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渑池县南村乡人,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他敏锐地感觉到这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被淹没的重大史实。

同年12月,杨栓朝专程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拜访了当年在任村遗址参与发掘的童永生教授等多位专家,详细了解了百年来中外专家在任村遗址的发掘情况和研究成果。最终,经多方查找和请教并翻找资料数月,杨栓朝发现,渑池县北部南村乡黄河岸边和山西垣曲之间的渑池——垣曲盆地,为中国第三纪地层和始新世哺乳动物的发祥地,中外专家在渑池任村上河(自然村)一带曾陆续发掘出数量可观的曙猿化石。

早在1916年,北洋政府实业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沿黄河两岸调查矿产资源时,在渑池——垣曲盆地发现了中国第一块始新世(距今5780万~3660万年)哺乳动物化石,并于1923年发表《中国北部之新生界》专著,文中对渑池——垣曲盆地的始新世地层作了详细描述,并绘制了十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这本著作也把世界上古人类学家的目光吸引到此。此后,中外专家在此考察挖掘愈发频繁。

1953年,以周明镇和胡长康为首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在任村上河一带发现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1994年,美国科学家金格里奇把这些化石命名为“任村猴”。

……

1985年9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童永生教授在任村上河发现了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曙猿的牙齿化石。

1994年,美国卡奈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石涛卡教授在任村上河发现了曙猿新属新种化石;美国科学家肯尼斯·克里斯托弗·比尔德博士在任村上河化石点发现了曙猿新属新种,后被命名为“克氏假猿”。

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杨栓朝通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与美国科学家肯尼斯·克里斯托弗·比尔德博士取得了联系。

今年4月14日,肯尼斯·克里斯托弗·比尔德给杨栓朝专门发来邮件:“20多年前,我与其他中美科学家一起,在渑池县的黄河故道开展工作,在黄河南岸,我们在一个非常著名的化石地点发掘化石,这个地点就是任村。我们非常努力地工作了好几年,当地人对我们非常友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有一天,我们非常幸运,发现了一小块新型灵长类的上颌和脸部的化石碎片,后来我们把这块曙猿新属新种化石命名为‘克氏假猿’。”

倪喜军博士说:“‘克氏假猿’显示了类人猿最关键的特征,它比1995年在垣曲寨里发现的世纪曙猿早了500万年左右。曙猿是类人猿最早的猿种,是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小的灵长类动物,距今约4500万年。截至目前,全国发现曙猿的地方仅五处(江苏、云南、内蒙古、河南、山西),这是在河南省境内唯一发现曙猿的化石遗址,是国际公认的人类远祖的起源地之一。”

对于上河曙猿遗址的重要性及意义,渑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今年1月,渑池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上河曙猿遗址进行了勘察,界定了保护范围,县领导还专程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拜见了该所副所长邓涛博士和倪喜军博士,就任村上河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通报。

随后,渑池县各相关部门行动起来,对任村上河遗址进行详细勘察,对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的勘测申报、保护利用和渑垣高速对该遗址的影响进行调研,对在该遗址立碑的工作进行部署,并修筑了南村曙猿遗址公园简易步道……

“曙猿化石的挖掘和科考,是我们中国对世界文明和知识体系的贡献,是我们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倪喜军博士建议,可在化石遗址处设立科普教育基地,这对古生物研究成果的推广,以及下一代的学习认知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结合渑池县情实际,在深度开发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叫响‘渑池——人类远祖起源地’品牌。”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表示,今后,渑池县将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建成全国性的集科学考察、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曙猿遗址公园,建成南村曙猿文化小镇,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文化新优势。

(中国三门峡网)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