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贪腐”背后是权力监督要不留死角和盲区

06.08.2015  12:37

8月5日,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赵国明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赵国明,男,满族,1955年7月出生,甘肃武威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4月入党,研究生学历。新疆扶贫办官网显示赵国明的资料为负责扶贫办全盘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8月5号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不必讳言,不止是扶贫开发办公室,“清水衙门”水不清,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广为关注的腐败现象。“清水衙门”权力小、不是重点部门,但仍然可以该贪的贪,该腐败的腐败,完全把“清水衙门”变成了“浑浊之地”。“清水贪腐”和“小官巨贪”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部门和干部的腐败,但实际上“清水贪腐”的危害比“小官巨贪”尤甚。它展现的是“冷部门”对政策空子的“热运用”,同时也反映了目前我们的反腐仍存在漏洞。

不禁想起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句古话,本意是指人们依靠其所在的自然环境生存、繁衍。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将这句古语的内涵逐渐扩大,已经发展到人们几乎所在的所有地方。所以,任何“衙门”的设立和存在,都有赖于权力的存在,“衙门”是行政权力的载体。只要是“衙门”就都拥有相应的权力,相互之间的差别只是权力大小之分,而不是有无之分。从本质上讲,  无论是“清水衙门”,还是“权重衙门”,只要是“衙门”,就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和资源,而有权力和资源就有滥用和寻租的可能。

所以,“清水衙门”中的贪腐案件频发警醒着监管部门,只要有权力存在,就要精心设计监督制约机制。不能仅仅盯住那些所谓的“肥差部门”,而对所谓的“清水衙门”就掉以轻心削弱监管甚至不管。正如有专家提出,再偏的部门、再小的权力,只要监管和制衡机制不到位,都可能滋生“硕鼠”。

“清者自清,廉者自廉”。笔者认为,反腐没有死角、盲区,绝对不能因为某些单位挂出“清水衙门”的招牌,就对其鸣金收兵。莫让“清水衙门”在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顺势而为”,成为腐败窝案的多发区。针对所有层面和领域的权力监督制约,均做到了一视同仁、不留死角,“小官”哪有机会成为“大贪”,清水衙门又何以成腐败重灾区?让反腐的清风吹进每一个角落,让每个行业、每个权力都不能“逍遥法外”。何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