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讲师被辞了!谁让你书教得太好
何以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当然,这是古已有之的说法,如今的老师们副业玩得风生水起已经不是事儿了。没事走个穴,这个企业讲讲课,那个政府机关开开会,和这个大佬谈谈诗词,和那个大哥拜拜把子……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某些行业的专家,科研开发样样都不在话下。小编今日就要和读者们探讨一番,科研与教学到底如何和平共处呢?
据人民网今日报道,今年4月,清华大学决定不再续聘外文系讲师方艳华。消息一出,校方便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所请何愿?毕业生们纷纷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上。究竟出了什么事呢?直白点说,清华因为方艳华一门心思教书,书教得太好把她给辞了,理由是你为啥不搞科研?
小编一时脑短路,竟不知为何。于是请教了番度娘,原来清华有一项政策叫作“非升即走”。所谓“非升即走”,跟香蕉洋葱西红柿一样,均属舶来。10年前,清华开始学习这种国际上流行的“良币驱逐劣币”法则,规定讲师、副教授中,在规定时间内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者,自行走人,后来清华又“中国特色”了把,走人变成了转岗,以此达到分流效果。
把目光再重新拉回到事件本身。按理说,应聘讲师当上副教授之时,“方艳华们”就已对“非升即走”了然于胸了。那么,契约既定,按照游戏规则玩下去似乎是理所当然合乎情理的事,为何如今又会上演学生跪求老师留任恨不能写血书的桥段呢?显然,因为“制度”二字的公信力在今时今日的威慑力似乎已经江河日下了。各个领域频频曝出的问题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人无完人,制度也无完制度,尤其是舶来之物,加上“中国特色”并不就如鱼得水了,偶尔发个烧害个病更是在所难免。所以,小编翻译了下,学生们跪求“方艳华们”留任转岗,等于对“非升即走”制度的质疑。为什么这么说呢?即使方艳华是个案,咱们也不能保证方艳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今天学生万言书请愿,明日就会有学生游行示威为方艳华正名。小编闹洞大开收不回来了?不可否认,这起码是一种可能。
那么,“非升即走”为什么被众人轮了?归根结底就回到了小编开篇所说的问题上。师究竟何以为师,教学与科研究竟如何共处?小编以为,教学为本,而如今明显科研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要知道,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教师岗位主要分为三类: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专任教学岗位教师和专任科研岗位教师。但在教师聘任上,每类岗位的考核标准并无明显差异,都是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做出了多少科研成果为依据,而非科研的评科研、教学的评教学,而学校重视科研大致就是为了资金和排名,以此获得更高大上的师资力量等等等等,循环往复。因此教师们拼课题、争经费、抢发论文玩的热火朝天,教学质量、学生给出的是好评还是差评慢慢被扔进了垃圾桶。
面对制度困境,高校又该如何逆袭呢?小编以为,“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显然应该被区别对待,专任教学岗位教师和专任科研岗位教师的考核标准也应差异而论,万不可混为一谈。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教学岗位的教师亦不该为科研所累,就像男人现在也不用想着生孩子一样,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何却困住了这么一大拨人?分工既明,那就各司其职。老师教人,研究者科研,想来也就不会再生出这些个乱子来了。当然,舶来品非金丹,能不能用还得看体质如何,滥用“非升即走”怕没那么容易开花结果吧。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