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音协举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赵季平音乐讲座

04.12.2014  11:26

我们要善于学习中外的传统技法,但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根。”12月3日,由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赵季平音乐讲座在省文联举行,这位曾写出《好汉歌》、《红高粱》、《大宅门》等大量脍炙人口音乐作品的作曲家在讲座中充满了对人民的敬仰,令我省音乐界百余名从业者感慨颇多。

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深感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他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要“身入”、“心入”和“情入”。只有欢乐人民的欢乐,忧患人民的忧患,才能捕捉到原真的生活形象,感受到人民的心灵呐喊,理解人民的希冀梦想,才能“我手写我心,时代惟妙肖”,写出“反映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

伴随着《黄土地》、《乔家大院》等音乐作品的旋律,赵季平就艺术创造力与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也回顾了当年被称为“瞎胡闹”的创作方式是如何成功的。他说,搞艺术创作必须深入生活、深入老百姓。1983年,他和张艺谋、陈凯歌一起去陕北,听陕北民歌大王贺玉堂声泪俱下地唱了一晚上的陕北民歌,由此创作出著名电影音乐《黄土地》。此后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孔繁森》等影片音乐无一不是从深入民间挖掘而来的源头活水。而他历时3年多谱写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更是开了中国民族音乐联合演出的先河。“善于运用民族乐器表达传统戏曲及民歌元素已经成为我的独特标志,其实看似不起眼的民间音乐都极具闪光点,都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我们要解决对国外音乐盲目跟风的问题,提高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用音乐传递真、善、美。”赵季平说。

担任着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等职务的赵季平对年轻人有着严格的要求。他说,他曾调过来一个在陕北生活了40多年的音乐家教作曲系和声乐系的学生们民歌。他虽然不是明星,但他有大量民间素材,学生们必须学会用母语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