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建立五大机制 打造平安校园

10.04.2015  12:55
  2014年以来,淮滨县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把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构建以五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师生的人身安全,切实打造平安校园。      一、构建安全组织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该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牵头的学校安全工作、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组织领导机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协同作战,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履职尽责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县教体局成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班子成员包片、股室长包乡镇校”的领导分包机制;各学校成立由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政教处、总务处、班主任、女生辅导员、食堂寝室管理员、门卫安保人员具体负责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化组织,强化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密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构建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落实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建立以学校“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中心校校长为辖区内小学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县直学校、乡镇直中小学校长为本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二是层层签订责任书。县教体局与县乡镇直中小学、乡镇中心学校签订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乡镇中心学校与辖区内小学、幼儿园签订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家校安全教育监护责任协议书,寄宿制学校与走读生签订走读生安全管理协议书,与住宿生签订住宿生安全目标责任书,将安全工作责任逐条细化,任务分解到人,促进安全责任落实。      三、构建安全教育机制,增强防范意识      各学校结合实际,在通过橱窗、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学生集会、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常规教育的同时,还通过校信通平台、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在重点时段、极端气象条件和寒暑假期间,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防溺水、防雷击、防火、防雨雪冰冻、防中暑、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发布安全预警,提醒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逐步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并精心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模拟应对突发紧急事件,切实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四、构建安全防范机制,落实管理制度        各学校把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作为打造平安校园的关键环节来抓,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一是强化门岗值班和校内外巡查,切实加强学生上下学门卫管理,认真落实出入登记制度,积极与当地公安部门配合,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内外巡查,严防社会人员到校滋事。二是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2014年,全县共投入校园安保资金336.6万元,县直和50所乡镇直中小学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和110联网报警设施,8所学校与县保安公司签订安保协议,56所学校配备专职门卫值班人员,218所小学配备了兼职门卫值班人员,在县直和乡镇直中小学设立警务室,并配备警具、警械。三是落实“小黄帽”路队制度,为车辆运行相对集中的城区和公路沿线学校中小学生免费发放了5万顶“小黄帽”,严格落实“小黄帽”路队制度,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五、构建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落实整改措施      建立各学校定期排查、局安全办随时督查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落实安全隐患的整改。一是建立整改台帐。各学校对定期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帐,按照责任制由相关责任人负责整改,及时消除隐患。二是加强督导检查。教体局在开学检查、随访督导工作中,把安全工作作为必查内容,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局安全办还开展不定期巡查,帮助学校发现问题,指导督促学校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定出整改时限,加强跟踪问效,确保整改到位。三是开展专项整治。2014年夏季,全县集中开展了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规范整治学校食堂、小卖部及周边商店的经营行为,确保师生食品卫生安全。今春开学后,教体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安全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12所民办学校(幼儿园)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对5所申报待批的幼儿园进行评审验收,将安全关口前移,切实把好民办教育的安全准入关。      (淮滨县教体局 刘剑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