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淇滨区紧紧围绕都市功能区、核心区发展定位,主动适应新常态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
□本报记者 原昆鹏
预计2016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8%;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达132亿元;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7%,实现逐年增长;投资4.8亿元,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月18日,淇滨区委四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这是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的。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淇滨区坚持“提升求进、争创一流”总基调,紧紧围绕都市功能区、核心区发展定位,努力打造“首善之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年增加1300家服务业企业
2016年,淇滨区始终将“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年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深入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三项重点工作,全区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或好于预期。
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61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2亿元,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8亿元,增长17%。
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淇滨区精心策划包装第三产业项目八大类共83个,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127批次,成功签约鹤壁万达广场、呼叫中心等高质量项目43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达132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达35个,在建项目50个,竣工项目10个;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10%,超额完成省市既定目标任务。其间,商务中心区在全省项目观摩活动中荣获豫北五市第二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5年度十强服务业两区”,并晋升为一星级服务业两区。据了解,该区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7%,实现了逐年增长。在库服务业企业达4000家,较2015年增加1300家,三产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
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以来,淇滨区不断细化城市建设管理,以海绵城市、亚行贷款项目为重点,投资4.8亿元,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桃园公园建成开放,改造游园11个,建设城市道路10条段10公里、人行道21条段22公里,建成公厕7座、垃圾中转站10座,施划道路交通标线20万平方米,完成雨污管网分流改造45公里,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40个,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投资1.6亿元,新建改造双创园、紫薇园等绿化工程19项,新增改造绿地面积214万平方米。
该区以“三城联创”为抓手,大力开展城市“十乱”集中整治、小广告清理、违章建筑整治等活动,改造升级集贸市场(商贸城)18个,整治提升城中村15个,清理广告40万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8000份,规范“六小”门店2000家,市容市貌全面提升;优化升级“智慧城管”系统,深化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城市管理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
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天山小学等投入使用
淇滨区以提高城区品质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事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据介绍,该区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天山小学、漓江小学、刘庄社区小学于2016年秋季投用。投资320万元完成了16所农村中小学维修改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加快。投入550万元完善了文体设施,其中户外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完工,区文化馆、图书馆正式投用。
社会救助保障方面,全区新增就业再就业9000余人,去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500万元,低保和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公租房216套,分配保障性住房2200套。建成社会养老机构8所、农村幸福院15所,居家养老体系进一步健全。该区还荣获了2016年度“ 河南 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称号。
脱贫攻坚方面,坚持精准识贫,建立脱贫台账,按照转、扶、搬、保、救五条途径,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分类实施。目前解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13人,去年3个贫困村完成摘帽。
2017年,淇滨区将围绕都市功能区核心区发展定位,着力提升绿色优势、着力提升产业水平、着力提升服务效能、着力提升文化内涵、着力提升治理能力,把生态活力幸福文化和谐新淇滨建设提升到更高水平,努力打造“首善之区”,在品质“三城”建设中当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