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县农田水利设施状况调查简析
按照省地调队的统一部署,8月13-15日,淇县统计局农调队对西岗、十三里铺、花庄等三个行政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
3个被调查村2个是平原1个是丘陵,共有户数1859户,人口7353人,耕地面积10002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9802亩。
有机电井270眼,其中:机井12眼,电井258眼。目前有236眼能正常使用,专人管理有193眼。
有排灌渠道62里(包括地埋管道),目前能正常使用的有56里。
灌溉方式,井灌8002亩,渠灌1700亩,其它100亩。
二、水利设施在今年抗旱中的作用
今年5-6月份,淇县未有有效降雨,旱象严重,给全县秋粮正常生长带来极大威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迅速带领全县人民,调动一切水利资源,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抗旱保秋工作。被调查的西岗、十三里铺两个平原村,机井多,分布均匀,水利设施比较完备,充分利用200多眼井,对7000余亩秋粮进行了最少两遍灌溉,确保了秋粮正常生长。花庄村地处丘陵,机电井仅有十几眼,如果仅靠机电井灌溉,很难确保近3000亩秋粮正常生长,旱情发生后,县领导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利用国家南水北调充水试验的机会,加大了盘石头水库下泄流量,使民主渠沿岸2万多亩旱地及时得到灌溉,花庄村也因此受益。进入7、8月份,淇县有效降水适中,基本满足秋粮正常生长需求,目前,被调查的三个村秋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三、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水利设施管理混乱,收费高低不一。水利设施在管理方面,有的是村里统一管理,有的村小组管理,有的几户联合管理,有的是村电工管理,有的是村干部管理,还有的是普通农民管理等等,管理较混乱,并且收费不统一,高的每亩收费五六十元,低的收费仅几元,差别很大。
二是毁坏严重。据调查,2000年以前建造的机电井目前几乎不能使用,2000年以后建造的机电井虽然大部分有专人管理,但大都是重收费轻管理,农户在使用过程中也不爱惜,有些设施特别是电线、变电器、管道等被盗现象严重,造成部分水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部分排灌渠道也被农民当做耕地来种植粮食,排灌渠道年年修,年年毁。
三是新修、建水利设施质量差,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年年打井不见井”是当地老百姓对淇县以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很好的概括和总结,说明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了,但效果不好,有关部门服务、监管不到位,老百姓意见不少。
四、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议
一是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丰收与否,今年的干旱天气证明了没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地区,农作物很难正常生长,更别提丰收了。确保粮食安全,必须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必须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二是做好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服务工作。服务要全方位,不能给农民打了井就完事大吉了,相关部门要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服务队,定期帮助群众维护、维修、更新水利设施,让水利设施用时真正派上用,使上劲。
三是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对农用电费、水费要有统一标准,不准乱收费,对各种水利设施要落实到人,可用谁受益谁管理模式,对看护人员要发一部分补贴,让看护人员定期向有关部门反馈各种水利设施的运转情况。
四是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对非法侵占、破坏和盗窃水利设施、设备的单位和个人,要认真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