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三产占比较低原因浅析

10.11.2014  10:28

如图所示,近年来,淇县三产占GDP比重逐年降低,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看,有三点:

一、特色优势不明显,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够高,未能真正带动三产快速发展。 较之工业等行业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地区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人力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更明显。比如武汉,九省通衢,自然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再如郑州,位于中原腹地,又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想不繁华都难;又如栾川,境内拥有伏牛山滑雪场、重渡沟、养子沟等7个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十余个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业当然会极大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它们相比,淇县显然是没有这些优势的。再加上淇县是个小县,人口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还不够高,尚未能真正带动三产快速发展,所以淇县的第三产业目前基本上仍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为主,而现代服务业则发展不足。另外,淇县距离鹤壁市区较近,很多淇县居民在市区居住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淇县服务业的发展。

二、三产总量及增速多年来持续大幅低于二产。 1988年,淇县二产增加值首次超越三产增加值,至2013年,淇县二产增加值已是三产增加值的9.7倍;同时,自1991年到2013年的22年间,二产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9.6%,而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速仅为9.7%。三产总量本来就小,增速又持续与二产有较大差距,三产占比自然是越来越低了。

三、产业结构的演化是个漫长的过程。 从1993年开始,淇县的二产占GDP比重首次超越一产,淇县进入工业化时期,三次产业结构进入“二一三”模式,至今已经21年。这个过程很漫长,但从三次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看,其实也很正常。国内不少地方的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一三”到“二三一”的演变用时约25年左右。再加上淇县是多年来的畜牧大县,所以三产比重超越一产用时更长亦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