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规模以上工业结构现状及分析

12.08.2014  10:10

        近年来,淅川县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以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工业对淅川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也要看到,与其它先进县市相比,淅川产业的自主创新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仍比较艰巨。当前,淅川已进入“十二五”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应抓住南水北调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一、工业经济结构现状

        1、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上半年,84家规模以上企业中,轻工业有17家,实现总产值1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2%,重工业67家,实现总产值123.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8%,重工业比重在全市各县市区中最高。

        2、产业门类多元化,支柱产业更为凸现。目前,淅川县规模以上工业涉及22个行业大类,行业门类较为齐全,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汽车零配件制造、医药制造、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制品制造及电力供应等七大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26.6、136.9亿元,占全县工业的比重分别为89.9%、96.4%。七大支柱产业占据了淅川工业的主导地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淅川县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展。

        3、所有制经济结构发生质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元-6月,非公有制经济企业77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的91.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亿元,利税8.6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2%和80%,成为淅川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4、高成长性、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医药制造及食品加工等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增长12.4%,增幅高出全县工业1.2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达到23.6%,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县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9.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因素

        1、“四园”建设促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工作按照以新型工业化为总目标,以建设全省示范性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打造淅铝、淅减、福森、中原轻工四大产业园为重点,为建设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提供强力支撑。现在已形成以淅铝集团为主体的铝加工产业园,以淅减公司为龙头,相关56家企业为辅的汽车零配件加工产业园,以福森公司为主体的中成药加工产业园,轻工业产业园已入驻企业7家,其它企业正在积极建设投产中。 

        2、结构转型促进步。淅川铝业集团:大力实施技改战略,不断调优产品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主攻铝精深加工产业,依托公司内部的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引进和研发了一批高精尖铝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及科技含量,使铝工业走上了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彩铝板、彩铝瓦,填补了国内3.0mm以上厚板预辊涂铝卷材的空白,成为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亮点。淅减公司:与高校合研发新产品,不断提升研发质量和水平。目前,国内减振器研发中心已经建成使用,第二总装车间意大利生产线投产,年产100万支高铁及城轨减振器项目正在建设中。

        3、创新技术促提高。工业企业加大投入,在体制、机制、科技和管理等方面,使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淅减公司、中联水泥、福森集团等企业今年获得12项专利的基础上,工业企业专利达到160项。金戈利和中方阀业各一种产品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铝业集团电解槽改造技术使吨电解铝电耗降低1800千瓦时,继去年获国家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奖后,今年又获省工信厅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玉典化冶铁合金炉改为高钛渣炉后每吨节电6300多千瓦时,每吨节约成本3000多元。

        三、工业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现阶段,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低迷,经营环境复杂,需求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叠加影响下,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深度调整与转型升级,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基调,中高速增长,正成为宏观经济的新常态。在这种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淅川县现阶段重化工业的经济结构中表现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1、高耗能行业仍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调整与保持工业增长存在两难。上半年,84家规模以上企业中,高耗能企业40家,占全部单位数的47.6%,高耗能企业所占比例在全市最高。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7%。这些行业在淅川县工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全国角度看多为产能过剩产品,并且能耗高,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抑制、市场需求不足、上游产业链波动等因素影响,这些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多重困难,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其速度的波动将对淅川县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取舍两难。

        2、工业附加值水平低。上半年,淅川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水平仅为20.9%,全市最低。增加值率水平低下,一方面影响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扩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淅川县工业企业低产出、低效益、低附加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3、新兴支柱行业规模形成气候还有待时日。截止目前,淅川县机械装备制造企业21家,实现产值20.2亿元,食品加工企业9家,实现产值1.8亿元,这些产业绝对量仅占全县总量的15.5%;高新技术产业上半年实现产值12.9亿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多年来一直依靠福森医药行业一家支撑,去年有了新的突破,中方阀业的“光电直读式冷水水表”也列入到高新技术产业中,但是总量微乎其微,上半年仅实现产值1808万元,仅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0.1%,占高新技术产业的1.4%。淅川县近几年虽在结构调整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已根深蒂固,新的支柱产业链的形成还有待时日,调整起来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深层次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在“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将会使淅川县工业经济在区域经济竞争中面临严峻的挑战。

        4、工业用电量负增长。作为“克强指数”最重要的指标—用电量,是工业生产的“晴雨表”,其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势头。上半年,全县工业用电量25.1千瓦时,同比下降4.7%。工业用电量的负增长,一方面反映了淅川县工业经济结构转型、节能减排已初见成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淅川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现状,部分电石、铁合金冶炼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现象。

        5、政策影响敏感、制约性强。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继续实施,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在短期内会增加下行的压力。淅川县高耗能比重大的重化工业结构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明显,有色、冶金、化工等行业更是站在了  “风口浪尖”上,消费需求一直下滑,库存急剧增加、供需严重失衡、价格低迷不振,效益水平低下。另一方面,随着调水的临近,淅川县工业对国家产业、环保、金融等政策更是敏感于其他县市。支撑目前淅川县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成为国家调控重点,这对淅川县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压力巨大,企业规模膨胀、发展水平和产业集群形成上都面临巨大挑战,其政策约束性强且长期不会缓解。

        四、建议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工业生产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有着特殊背景的淅川来说,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更应加理性、辩证地看待经济增速放缓,要充分利用形成的倒逼机制,危中寻机,定而有谋,稳中有为。一要大力发展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壮大那些带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高端、优质、现代产业。二要加大节能降耗的科技投入,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聚积后发潜能。三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要着力培育淅川工业发展的特色集群、特色品牌,加快构建具有淅川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集群的集约化发展水平与规模效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