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防涝进入关键时期 盘点城区最易积水路段(图)

18.07.2014  17:37

随着主汛期的到来,漯河市城区防涝也进入关键时期。7月14日,为方便市民在汛期安全出行,记者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历年城区容易积水的路段,并结合漯河市市政部门提供的资料,特别绘制了市区积水点分布图,提醒市民在雨天通过这些路段时要谨慎。

汛期积水影响百姓生活

此次搜集的易积水地段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比如祁山路积水,八一路积水等,这些积水点是众所周知的。同时还有新近出现的积水点。比如西城区的积水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有的积水点会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而消失,同时也会有新的易积水点出现。

去年8月23日至25日,市区出现特大暴雨。由于持续降雨量大,造成铁东区域、沙北区域、西城区等多出区域普遍积水。黄河路铁路立交、淞江路铁路立交因积水严重一度造成交通断行。突如其来的暴雨给漯河市防汛排涝工作敲响了警钟。

积水点除了影响城市交通,同时也会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还是去年八月份的那场特大暴雨,祁山路积水肆虐,下水道里的脏东西翻涌到路面上,弄的积水脏乱不堪,甚至水干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散发着臭味,过往的人们都捂着鼻子匆匆离开。“当时,水倒灌进小区,都漫到了门卫室台阶处。”祁山路附近信发花园小区的门卫大爷边说边指着台阶说。“积水大约有二十公分深!”小区家家户户必备胶鞋,以便能蹚水出去。

八一路涵洞附近积水也是个老大难问题。“这里小雨小积水,大雨大积水。”回忆起历年汛期期间,八一路积水的情况陈先生依然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他家就在涵洞附近居住,去年的那次强降雨,使得涵洞积水严重。来往的行人只能推车而行。由于涵洞较窄,加之积水严重,小型汽车不敢通过。“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会遇到。”陈先生说。附近有的人家常年备着防水工具。

排水系统还需不断完善

“下水道瓶颈”“逢暴雨必涝”,已经成为不少城市普遍的成长烦恼。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多方努力下,市区排水系统日臻完善,但用市民的期盼来衡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祁山路积水严重,是因为郾城城区的排水管网都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一旦遇到大雨天气,很大一部分排水管网的雨水汇聚于此,再由此排往塔河。但是塔河受污水处理厂、京广铁路下穿涵洞底高的影响,致使河道严重淤积,河床抬高,导致其排水管网出水口低于河底,日积月累,管网中便积攒下许多淤泥,更加大了排水的难度。由此以来,遇到大雨天气,下水道雨水泛出,形成积水点。

八一路的积水原因主要是,此路段地势较低,沙南的排水通道很大一部分都流经这里,雨量较大时,附近排水管网的雨水迅速汇集于此,由于受排水口淤塞等原因,排放不及,便形成一个积水点。城市大排水管道一般是2.8米以上的大砖圈沟,如何清理里面的淤泥,目前没有好的办法。

“祁山路和八一路的积水问题由于其复杂性,并非经过排水管网的疏通后就能改观。如若彻底解决这两条路段的积水问题,还需要下决心下大力气改造才能解决。”市政管理处副主任徐建祥告诉记者。采访中,徐建祥还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大雨的检验证明,漯河市大部分区域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能达到河南省规定的城市排水防排涝标准:即40毫米/小时的降雨在结束后2小时内能基本排完。这个标准既是目标也是要求,达到这个标准就算合格。

虽然如此,漯河市排水防涝体系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在集中强降雨时局部区域积水严重,甚至发生内涝。缺乏统一、系统的排水防涝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也是影响城市排涝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外围排水明沟经常受堵,直接影响了排水速度。汛期强降雨就很容易形成积水点。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