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妇科医生康志媛:能医好患者我最开心

07.05.2014  18:37

康志媛(右一)与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妇产科指导老师恩天威一教授在一起。

和丈夫杜磊在一起研究探讨学医学问题。

在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教学查房。

  中新网郑州3月21日电(记者李朝栋)康志媛的老家在河南巩义,那里是河洛文化的故里。从那年她抱定要服务中原父老,并毅然婉拒海外挽留回国,如今的她,已是有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卫生系统职业道德标兵”等众多光环的妇科专家了。谈到现在的感受,她说:“我今生注定已离不开患者了,每当看到患者一天天地好起来,那是我最开心和最幸福的事。”

  崇文重教康家走出大才女

  在康志媛的老家,有个康百万庄园,可谓闻名遐迩。而它所以能名扬天下,不仅是因为它是明清以来历经12代400多年,康氏家族崇文重教、富甲一方且经久不衰的见证,更有凭借当年慈禧老佛爷的封赐而一举成为“中国第一庄园”的荣光。

  如今,星移斗转,这里的康氏家族已传承了20余世,并也开枝散叶,昔日那“河里行的康家船,岸上种的康家田,路上跑的康家马,栈里借的康家钱”的景象早已被历史淹没,但康氏康氏家族崇文重教的贤德家训、已被代代秉承,并成为了康氏家族的良好家风。

  康志媛出生和生长的康氏家族,正是这一大家族中的一支。他的父亲康恒盛早年考入军校并专修雷达专业,后来有了他们四个孩子。康志媛是老大,也是四个中唯一的女孩。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往事,康志媛说:“那时候,从上学开始,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我都是个非常懂事的女孩。学习也一直是班上的尖子。尤其是文科的成绩,我的作文总会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讲评,之后还要贴到学习栏中。”

  “你的文科不错,那为啥学医了呢?”记者问。“我的老师和父母都劝我,要改学理科,将来学一门技术好就业。那时候,也没有多想,在高中上了一段时间的文科班后,就改科上理科班了。高考时,我的三个志愿都是报的学医。之后以第一志愿被河南中医学院录取了。”说到这了她停了停向记者微笑了一下,“现在看来,也挺好。学了医,能为患者治好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是很好吗?”

  苦读中奇遇甜美爱情

  走进河南中医学院的校园,那是1980年,那年康志媛16岁。像许多花季少女一样,踏进高校的校园,她也有着许多憧憬和梦想。

  然而,当大学校园的一段新鲜劲过后,现实撞醒了她的梦想。“一开始还真有点心理落差和不太适应,”她说,“但我也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与其不能改变,何不让自己马上适应那?”于是,她开始静下心来,主动去培养自己对医学知识的兴趣与爱好。她说,她从哪时候开始去图书馆、去资料室,专门借阅与医有关的书籍,还借来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等医学前辈的典籍研读,同时,还利用节假日到学校的实习医院去观察和学习大夫坐诊。

  兴趣有了,学习的劲头大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就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自然也成了佼佼者。

  转眼就到了他们实习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分到一个医院实习的有不少同学。

  “那时候,我们都很开心,走出校园穿上白大褂,觉得就好像是一名真正的医生了一样。我们一起来一起去,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据说,那时候您不仅收获了学习,还收获了爱情?”

  “是呀。说来也巧,但那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这也许就叫天作之合吧。”回答中她难掩甜美的表情,“他叫杜磊,我们现在是伴侣加同事,也是学术上的共同探讨者。”

  毕业后,她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和他一起分配到他老家的县人民医院,后来他们结了婚,杜磊就成为了她志同道合的事业帮手和生活伴侣。

  杜磊是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中医一附院感染性疾病病区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舍不了中原父老归来只为报乡亲

  康志媛从1985年毕业,在河南的人口大县的县医院妇科一干就是16年,那时候她是医院的台柱子,患者都点名道姓要让她治疗。忙的时候一天她要做六、七个手术。

  后来,她调入了河南省城医院工作。2010年,已在妇科领域小有名气的康志媛被派往日本研修,在那里,她利用一切机会潜心钻研,努力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病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当时,由于她在妇科领域的影响,她获得了特许,可以随时进出手术室观摩。而她为了不错过每一个学习观察的机会,总是一早进入手术室,到晚上没有手术了才出来,中午饭也是随便对付的。她说那段时间,她瘦了近30斤。

  她的勤奋和敬业感动了她周围的人,就连她的指导老师也对她竖起拇指。那时候,经常有医疗单位邀请她现场坐诊并给他们指导和授课,她也毫不保留地与他们探讨和交流,进而使中西医结合在妇科中的创新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要回国了,对方千方百计挽留她,并答应一切手续由他们办理,还为她开出了最优厚的条件。她说,那时候确实也很受感动,但始终没有动心。

  “我只是想,我学的是妇科,我是女人,我的同胞姐妹也是女人,她们需要我,我更离不开她们”她说,就是这样她回来。

  归国后十天去援疆

  那是2010年的9月底,她回国后上班的第三天,接到上级通知,要抽调医疗专家组成医疗组,参加河南对口援建新疆。她说,当时领导征求她的意见,她什么也没说,只说了声可以。而那时候,他的爱人正因急性胃穿孔,在住院治疗。

  到了新疆她才知道,在援疆队伍中,共有21名医生,其中3名妇科医生。而她被分配在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她也成了唯一一个留在地区工作的女性。

  “工作对她来讲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无论在哪里,也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一位当年和她一起参加援疆的同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那时候,她除了正常的门诊,还要承担传带学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必须经常下乡义务巡诊。于是,走路、骑马、坐马车、被风沙吹打都成了要必须练就的功课。

  她告诉记者,援疆的那段经历也是她最难以忘怀的,虽很苦但很快乐。她向记者回忆说,当时,当地在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上是个空白,她就用己所长,开展不孕不育症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并带出了一批人才。现在,已经可以进行包括免疫因素在内的有关不孕症的系统检查和诊断,能进行除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外不孕症的治疗。

  就要结束采访时,一个护士进来,说来了一个患者要找她,这时她马上站起,只说声“对不起”,就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