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创新驱动渐成主动力

06.11.2015  11:34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恩泽当代惠及子孙的康庄大道。经过多年努力,浙江经济正行走在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道上,呈现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积极特征。

  第一,增长速度由高位回落到企稳,走出一条浅L型曲线。2008年以来,浙江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早,影响最深,影响最持久,大约比全国早5至6年进入了发展新常态。

  浙江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标志,是增长速度下台阶,由过去长期两位数增幅回落到个位数,由全国领跑的第一方阵回落到全国较后水平。如2007年经济增长14.7%,全国第16位,到2008年回落到10.1%,全国倒数第6位;2009年回落到8.9%,全国倒数第4位;2011年增长9%,全国倒数第3位;2012年增长8%,全国倒数第3位;2013年增长8.2%,全国倒数第6位;2014年增长7.6%,全国倒数第8位。

  对此,我认为,这是正常的阶段性、规律性调整,不必担心,也不必焦虑,这或许正是浙江经济的先发优势所致。因为,过去浙江经济发展一直领先全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也必然要领先于全国,以后全国及兄弟省份也会很快遇到。

  果然,去年中央明确提出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省区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台阶,而浙江经济已开始企稳回升。经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经济增长8%,高于全国,高于去年同期,高于预期目标。自2008年至2015年前三季度,浙江经济走出了一条浅L型曲线,目前虽不敢说已触底,但企稳走稳,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则是一个大概率,从而在全国率先进入平稳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第二,经济结构在倒逼中优化,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判断经济是否健康,不仅看速度,更要看结构、看质量、看效益。这几年,浙江主动顺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坚定不移地打好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尽管主要经济指标陆续回落到中低速增长水平,但反映转型升级的结构性指标却开始向中高端迈进。

  首先,服务业以及信息经济、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大健康业等产业较快增长,甚至是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占GDP比重达到5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4%,三次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二三一”提升为“三二一”,实现历史性地转变。同时,农业生产基本稳定,效益农业发展较好,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供应。

  其次,经济内在结构逐渐优化。从投资结构看,投资质量不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生态环保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较快,房地产投资明显回落。从消费结构看,传统消费增长平稳,与互联网、大健康、旅游业等相关的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从出口结构看,出口份额稳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外贸方式发展迅速。从要素结构看,信贷投放快于经济增长,新增贷款、直接融资、表外融资实现“三增”,存量土地得到有效盘活,亩产投入产出率有所提高。

  其三,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出现重大提升。2015年2月,浙江对26个欠发达县摘帽,不再考核GDP,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指标,推动这些县市绿色发展。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上,找到了一个重要节点,就是发展特色小镇,实行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这可以说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探索。

  第三,发展动力加快转换,科技创新渐成第一生产力和第一推动力。这几年,浙江聚焦破解科技创新“四不”问题,深入实施品牌、知识产权、标准化三大战略,联动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强科技创新平台,做优企业创新主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大市场,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

  同时,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12—2014年全省R&D经费年均增长12.1%,R&D经费相当于GDP比重稳步提高,分别为2.08%、2.16%、2.26%,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到56%,成长出一大批如海康威视等高新技术企业。2012—2014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4.1%提高到34.1%,短短三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尤其是今年以来,通过深化“四换三名”等工程,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减人增效,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3.9%,新产品产值增长12.8%,新产品产值率达30.2%,预计全年R&D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35%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全省创业创新热情高涨。通过建设 “众创空间”、支持人才创业、推行“五证合一”登记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说,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渐成浙江发展的主动力。

  第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力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由于历史的多方面原因,过去浙江没有完全避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过大的沉重代价。

  近年来,浙江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顺应全省人民的诉求,以建设“两美浙江”为目标,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一系列环境整治,甚至不惜经济增长速度受到一定影响,也要把浙江的山山水水治理好,还浙江人民一个美丽的家园。

  为此,浙江主动做减法,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2014年,浙江淘汰35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关停高污染小作坊1.88万家,影响工业增加值约1个百分点。今年1-9月,浙江再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500家,整治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1.9万家,淘汰燃煤锅炉10060台、黄标车20.75万辆,又影响工业增加值约0.8个百分点。这种减法,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下来了,实际上是增长质量提升了,完全符合国家要求和老百姓的期望。

  同时,大力度开展拆违、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消灭垃圾河、整治黑臭河、新建污水管网、城市防洪排涝、城乡供水等系列整治和设施建设,使浙江发展迈入了产业升级、环境改善、绿水青山再现的良性发展道路。完全可以预期,浙江“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能够如期完成,而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第五,突出以人为本,建设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浙江经济一直走的是一条富民道路。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为民办实事,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己任、为目标。群众的收入水平、就业、物价、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指标,一直是老百姓判断经济形势的主要依据。由此看,浙江的经济形势仍然保持一个好的势头。

  2014年,浙江GDP虽然只增长7.6%,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大大高出GDP的增幅。今年前三季度,浙江GDP增长8%,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为8.4%和9.5%,仍然高出GDP的增幅。同时,1—9月新增就业83.9万人,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07%,低于全国近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温和上涨1.2%,社会保障继续扩面提标,继续保持了“百姓增收、社会平安”良好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