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先行,迈向中高端
不久前,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要通过实施3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最终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使我国成为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所描绘的这幅美好图景,浙江已先行一步。眼下,一场以“迈向中高端”为目标的产业升级正在浙江大地持续演进。我省正加快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的转型发展和谋篇布局;全省上下打好“四换三名”“两化融合”等转型升级组合拳;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浙江制造”统一品牌的战略。
产品升级、产业升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浙江制造正在重构自己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新角色。
重和轻——
大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我省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在持续提升,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对一向以轻工业为主的浙江经济来说,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正成为工业化加速的发动机。
大飞机制造业,素有“工业之花”的美称。今年初,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承担的蛟龙600大型水陆两用飞机投水舱门和后顶部舱门,通过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的质量检验,实现首架交付。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说,通过参与航空产业,西子实现了从原来传统制造业向位于高端核心的航空制造业拓展的路径,“这是浙江高端航空工业零的突破。”
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列为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万亿级产业之一。新近发布的《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显示,浙江的“重装上阵”,将体现在: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装备、光伏及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纺织印染装备、现代物流装备、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医疗设备与器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基础件。
从上世纪80年代造电梯开始,“西子”从传统制造业起步,经过3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逐渐迈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领域,这是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带动我省现代服务业加速规模化、产业化,制造业企业派生出越来越多和制造紧密相连的服务业。
“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服务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杭氧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杭氧早已不是单纯的制造业,而是可以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也更具竞争力。
更普遍的现象是,工业设计、系统集成、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自成体系,为制造业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公司越来越多。
3月17日上午,嘉兴京润大厦8楼。浙江日立解决方案软件服务有限公司的研发部门,正在为秀洲一家集成吊顶企业研发生产排程系统的解决方案。“传统的集成吊顶企业订单变化快,生产计划赶不上修改订单、撤销订单的变化,容易造成企业运营效率的低下和管理的混乱。”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研发的生产排程系统能够在考虑多样制约条件基础上,准确、迅速地制定生产排程,大幅提高整体效率。
在我省,大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得益彰,重的更重,轻者更轻。省经信委统计显示,2014年,我省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增加值4327.9亿元,比上年增长8.9%。
硬和软——
锻造技术与打造品牌并举
3月25日,上海,“方太”一年一度的新品发布会。
这一次,“方太”给世界的惊喜是一款水槽洗碗机,集水槽、洗碗机、果蔬净化器于一体,是目前厨电行业技术专利最多的产品——多达22项。不占空间,不用改水改电,只需手洗三分之一的用水。产品预约人气爆棚。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在“方太”董事长茅忠群看来,产品要想赢得市场,要牢牢牵住质量这个牛鼻子,质量就是产业、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这些年,“方太”坚定不移推进两化融合、机器换人,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支持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创新。
不仅是方太,整个浙江制造都因为两化融合、机器换人的深入推进,改变了面貌。2014年,全省3.6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了18万元,比上年提高9.4%。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工人数下降8.6%,比上年减少61万以简单劳动为主的操作工人。
“我们一分钟就能生产一辆车!”在上海大众宁波工厂车间里,只见一台橘红色机械手将汽车侧围部件抓起固定,对面的机械手迅速焊接,四溅的火花尚未消失,另一台银灰色机械手已推送部件至下道工序。560台机器人在这里演奏出全球最快的生产节拍。
机器换人节省人力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在浙江已经基本成为共识。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认为,机器换人的本质是以设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说“智造”意在提升浙江制造硬实力,那么品牌制造则意在提升浙江制造软实力。不久前,娃哈哈、万向、正泰、超威等浙企,入选我省首批38家省级“三名”培育试点企业,一批浙江名牌正走向世界。今年初,新秀集团有限公司和平湖美嘉保温容器工业有限公司在香港国际机场开出专卖店,向世界展示浙江制造的品牌。
恰逢其时,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发展战略。“浙江制造”这个共同品牌,被定义为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区域形象标识。浙江在全国省(区、市)中率先推出地方制造品牌建设的制度体系。
实施“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近期目标是:2017年“浙江制造”品牌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率达到100%,年营业收入总额超过5000亿元。“浙江制造”产品100%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或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领先。
新和旧——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共进
“作为国内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公司正在筹划上市。”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仇展炜日前对媒体透露。正泰新能源是正泰集团旗下新能源企业。去年新增装机容量为400兆瓦,在建装机规模有300兆瓦。
这些年,当许多企业频踩刹车时,正泰却一掷千金,打破太阳能薄膜电池关键设备的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国内“首台套”重大装备,正向石墨烯、纳米火等新材料的前沿巅峰挺进。“正泰的好戏还在后头。”发展新兴产业,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底气十足。
投身新兴产业,这是企业家的智慧选择,也是政府的战略导向。政企合力,我省新兴产业已强势崛起。省经信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47.6亿元和65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7.2%,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的35.2%和24.5%。
在台州,环保产业正走向“春天”。众多企业投身新材料制造、空气净化、水环境生态修复、金属资源循环再生等领域,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形成以金属拆解资源循环利用、工业滤布、水处理填料等为重点的环保产品集聚区。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聚乳酸的高科技企业。这是一种100%可降解的生物材料,主要以玉米、木薯、蔗糖为原料。“业界一致认定这是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绿色材料’。”海正生物材料总经理陈志明说,该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产业发展喜“新”不厌“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传统产业也焕发出蓬勃生机。
鞋服制造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直受困于产业同质化。近来,浙企尝试在创新和差异化上做文章,从快消费转向快时尚。温州以服装、制鞋两大产业为核心,着力促进流行时尚元素与传统轻工产业融合。
夏梦·意杰是温州男装界的一个时尚标杆,得益于高端时尚化带来的不菲附加值,年均业绩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在新开业的温州旗舰店内,夏梦开辟了西服高级定制区,一套常规款的定制西服在这个柜台的售价要两三万元。奥康、康奈等鞋业推出的皮鞋个性化定制让皮鞋越卖越时尚,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