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让“研学+旅游”兼得

26.08.2016  17:37
  何为“研学旅行”?教育部专门就研学旅行下有定义。研学旅行就是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自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15年,济源凭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备的基地场馆,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大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之一。这在我省尚属首例。      今年,济源市下发《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济源实验区实施方案》,确定18个研学旅行试点学校,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建立研学旅行活动家长志愿者全程参与机制,积极探索研学旅行经费“政府拨一点、学校筹一点、家庭拿一点”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贫困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费用减免和学生互助、社会捐助制度,还出台科学评价机制,要求各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现在,研学旅行已在愚公家乡风起云涌。2016年上半年,轵城实验中学、大峪一中、济水一中、西关学校等30余所学校开展了研学旅行,先后有15000余名学生参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其中,今年4月22日,济水一中开展的“探索科技魅力,感受美丽乡村,聆听革命故事”研学旅行活动尤为轰动,并作为经典案例由省教育厅推荐上报教育部。      “下一步,我们将开辟具有济源特色的黄河文化、愚公移山精神体验、美丽乡村行等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济源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济源市还要加强对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考核、评价与管理、挂牌与认证,并加大对旅行社研学旅行辅导员、学校带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适应研学旅行需要的师资队伍。      随着国家推行研学旅行系列政策的出台,必将催生一个全新的巨大旅游市场。那么,如何打造“研学+旅游”济源品牌?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建议,政府要通过政策倾斜,推动研学旅行发展。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开展对研学旅行的研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进行专业管理和监督指导。旅游企业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推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各类主题和乡情教育的“研学+旅游”产品。安监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全过程的安全监管。教育部门要逐步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更有利于探究学习与创新思维的课程体系。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研学旅行活动的支持力度,逐步设立研学旅行专项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切实保障研学旅行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打造“研学+旅游”济源品牌,当前,济源市正依托独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努力打造具有鲜明济源特色的“研学+旅游”产品。目前,以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愚公移山群雕、引沁济蟒渠为主的愚公移山精神精品研学线路已初步形成,以阳台宫、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盘谷寺、沁渠枋口为主的名胜古迹研学线路也已开通,以济源富士康、力帆电动汽车、伊利乳业、双汇食品、污水处理厂为主的精品工业研学体验线路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以土馍、不翻、邵原炉馍、天坛砚为内容的传统小吃和传统工艺制作体验的研学产品深受游客欢迎……济源正在编织一张“研学+旅游”的大网,抢占研学旅行市场的先机。      (济源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