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科技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为有效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改善济源市在研发费用比重、科研成果产业化、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济源市科技局认真研究《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大胆创新,重点在科技计划管理、推动双创工作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改革顶层设计,推进计划管理改革
一是整合优化科技计划布局。主动加强与国家科技规划、上级战略部署的衔接,于今年9月研究出台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济政〔2015〕36号),着力优化财政科技计划布局和分类管理、强化项目过程管理、资金管理、资金监管等。围绕全市科技计划功能定位,将市级科技计划体系整合为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体系建设专项四大类科技计划。二是完善计划项目管理制度。配套出台了《济源市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济源市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济源市企业技术创新计划管理办法》、《济源市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4个项目管理办法,创新开展了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后补助申报,加强了专家评审、公开公示、绩效评估等重点环节,克服了重立项、轻监管等弊端,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机制,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使整个科技计划体系更具体完备、科学规范。三是探索引入项目委托第三方评审。2016年,市科技局将在全省率先探索引入科技计划项目委托第三方评审,逐渐将科技项目的受理申请、评审、立项、实施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不再直接从事资金的具体分配和科技项目的日常管理,着眼抓战略、抓规划、抓布局、抓监督,重点做好规划、布局、监督等方面,为我省科技计划改革提供试点示范。
二、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一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出台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济政〔2015〕33号),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对企业研发经费进行一定比例的奖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校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可向学校申请保留学籍两年,并可根据创业绩效给予一定学分奖励;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市财政对市属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济源市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根据全省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会的最新精神,着手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开创全市“双创”工作新局面。二是广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在今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上,该市河南锦源环保有限公司和久驰团队顺利晋级决赛,分别荣获“优秀企业”和“优秀团队”,其中,锦源环保被省科技厅推荐代表河南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取得了河南省入围企业最好名次。今年10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鸡蛋”的创业项目,荣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启动了推进实施大学生创新引领计划,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组织举办了济源市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生了10个获奖团体。三是积极鼓励引导众创空间建设。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发展全市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该市还成立了黄河众创空间、西安交大济源科技园众创空间、沁园工业园众创空间、沁园·新愚公众创空间等4个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四是改革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2016年,探索出台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等政策,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进一步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最大限度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热情和活力,使创新能够尽快落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打造科技服务平台
一是济源科技大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功能的科技大市场,统筹集聚科技资源,打通了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济源科技创新的一张名片。借助西安方面管理团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力争将济源大市场打造科技人才、资源集聚高地,建成辐射河南乃至周边地区,国内知名、中原经济区一流的科技大市场。二是加强与高层机构的合作联系。积极与科技部人才中心沟通协调,引进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济源);依托中国社科院城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建设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济源基地;与省科技厅合作共建西交大济源科技园项目,争取早日建成省级平台。三是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协同共建。加深高校和产业集聚区的合作关系,引进建设了浙江大学郑州技术转移中心济源分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济源技术转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有色金属生产过程污染控制及资源高效回收技术科技研发中心与转化基地、郑州大学济源产业研究院等,为推动济源及周边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四是启动高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2016年,启动济源科技创新港建设规划,将港区建设成为带动河南、辐射中部、面向全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基地、科技成果中试与转化基地以及科技人员创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