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效益 “转”出后劲

03.11.2014  13:02
      从农户转包、出租等自发式的“小流转”到成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的“大流转”,近年来,襄城县颍阳镇在推行土地流转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该镇以规模化种植促使传统农业“华丽转身”,众多群众摇身变成“双薪”新农民。据悉,截至目前,该镇已注册成立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共流转1.2万亩土地,年纯利润2200万元。

  租金+工资 收入翻几番

  都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让农民愿意接受土地流转,就得让他们从中受益。

  农民兼当“工薪族”,经济账里看得失。颍阳镇辖区呈扇状,耕地少而分散。“流转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五六百元。流转后,农民什么都不做,每年每亩就能拿到800元的租金。而且,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还可以外出打工,一年下来,收入翻几番自然不成问题,农民们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也因此高涨。”该镇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吴会浩说,从最初的抵触到现在的拥护,算清账后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土地流转后,仅租金一项,该村农民每亩地就增收了三四百块钱。同时,用工单位在用工时,优先聘用流转土地的农民,让他们不出村就能打到工、赚到钱。”该镇镇长郝刚强给笔者算起一笔经济账。

  “不耽误照顾家里,还能挣钱,一天50块,一年下来俺就能挣1万多块钱!”45岁的牛庄村村民郝霞说,以前为了照顾长期生病的婆婆,她无法像别的村民那样外出打工,现在她成了牛庄村花卉基地的长期雇工,心里格外高兴。

  政策+服务 土地流转迎来了春天

  近年来,襄城县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由小、散、杂向大、聚、精转变,不断出台土地流转奖励机制,流转2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00元、10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50元。该县发改委、农业局、水利局、农机局、供电局等多部门联动,为土地流转敞开方便之门。

  “农业转型,首先要转的是观念。土地流转是平台,土里‘刨金’才是目的。”颍阳镇党委书记王荣德一语中的。

  为了更好地把土地流转工作做扎实,颍阳镇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政策,制订方案,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将闲置土地向种粮能手、种粮大户流转,实现了土地流转利益的最优化。截至目前,该镇共提供项目奖励扶持资金56.3万元,流转土地1.2万亩,用于烟叶种植、冬小麦良种培育、花卉苗木栽培等。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齐头并进拓展致富空间

  要想让农民致富,就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让土地实现集约化,实现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使本地的精品特色烟草农业发挥出了最大效益。目前,该镇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家庭农场13家。

  “目前,俺们合作社种的700多亩精品烟叶已全部烘烤完,这两天正在往烟站销售。烟站定级员一眼就相中俺们的烟叶了,预计今年纯收入能有120多万元!”该镇田野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叶坤法开心地说。

  2012年,家住颍阳镇新杨庄村的叶坤法抓住镇里出台土地流转奖励政策的机遇,和村里5名志同道合的村民注册了襄城县田野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60万元。该合作社自筹资金购买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等大型机械6台,流转土地700多亩,专业种植“黄金叶”专用烟叶。在“三秋”收获期间,叶坤法联系了该县范湖乡的一家养牛场和县北环板材加工厂,将玉米秸秆打包卖给他们,既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的难题,又为合作社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今年,该合作社又流转土地400亩,和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培育冬小麦良种。

  颍阳镇党委书记王荣德告诉记者:“目前,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农业发展趋势明显,我们在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上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因地制宜地搞烟叶联方轮茬种植、冬小麦良种培育、反季节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等规模化经营。通过大力推动土地流转,我们实现了土地连片、集约、规模化经营,有力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民增收,真正达到‘流’出效益、‘转’出后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