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中获佳绩

26.11.2015  17:16
  11月21日,在刚刚结束的第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洛阳理工学院凭借团体总分130分的成绩,排名河南省第3名,并第3次荣获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实现学校参加“挑战杯”全国竞赛以来团体总成绩的新突破。      洛阳理工学院参赛学子在第14届“挑战杯”竞赛中共有6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分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入围1项。《困难与出路: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全国15个省市510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获得二等奖,《硬币分拣包装机》、《斜拉桥在役平行钢丝/钢绞线拉索检测机器人》、《“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行为研究——基于京汉郑洛四市的滴滴专车实证调查》、《从村民到市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改居”社区居民生活适应性研究——基于对洛阳市洛龙区的调研》获得三等奖,《免烧砖高效堆垛机》入围,4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全方位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直接体现。洛阳理工学院有着近60年办学历史,有着面向“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优良办学传统,学校一贯重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是建立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服务机制。学校成立了院、系两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领导、宏观规划及重大活动的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施。目前,全校形成了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指导第二课堂工作的良好领导机制。同时,学校成立校、院两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选题指导、竞赛指导、项目审定、咨询服务、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及学生校外获奖的认定。成立校、院两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协会,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来。随着“三层两级”领导服务机制的建立,营造了领导重视、专家指导、学生协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是完善创新活动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学校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项目。制定出台《关于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的管理及奖励办法》、《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重点资助和奖励优势项目,以及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规范管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2015年学校用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专项资金约110万元,包括专门用于学生科技作品立项和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资金50万元,以及奖励学生课外竞赛获奖金额60余万元,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改革教学和学分管理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发表论文、参加竞赛获奖情况折算为学分,建立素质学分认定表和成绩单。出台《洛阳理工学院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把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分为社会实践类、科技创新类、创业实践类、职业技能类和校园文体类等5大模块,分别计算学分,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毕业前不能按规定修满4个学分的,不予颁发毕业证书。学生获得素质学分(必须含科技创新类活动)超过4学分的,超出部分可冲抵2个学分的公共选修课,将学生的创新活动与公共选修课程同等对待,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四是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校园浓厚创新氛围。在校园里宣传“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思想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竞争,鼓励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建创新团队,开展创新活动。以“智者之声”讲坛为载体,邀请专家学者、创业导师、成功人士、优秀校友通过校院两级学生讲座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树立信心,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月”、科技创新成果展,开展“大学生创新标兵”、“优秀创新指导教师”评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五是搭建校内外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实践平台。学校不断规范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完善了科技作品立项,项目中期检查,校外获奖表彰,“科技创新月”活动,“挑战杯”竞赛组织等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每年组织校内“挑战杯”竞赛活动,坚持项目化管理,引导学生围绕本专业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对跨专业、跨学科选题进行探索。目前学校已成功举办七届校内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成果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类大型科技竞赛,在历届全国“挑战杯”、数模竞赛等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多次参赛,屡屡获奖。通过强化赛事全过程管理,确保参赛作品质量,为优秀学生、项目提供展示平台,提升竞赛育人成效。       (洛阳理工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