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曾是工业重镇一枝独秀 如今成“没落贵族”

05.03.2015  10:50

曾经的洛阳,处处比郑州强 如今不但被郑州“甩出两条街”,连河南第二把交椅也快坐不稳了

李较瘦:河南商报美女编辑,洛阳人,爱臭美 漫画\王伟宾

洛阳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人来此观光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编者按

郑洛汴,“三都”一线,贯穿千年。

围绕这三座古都,话题多得说不完。论历史说家底,滔滔黄河见证,三城遍地是文明,各领风骚百年;看今朝谈发展,匆匆半个多世纪,三地市民时不时就会铆足了劲儿,明里暗里掰掰手腕、比比高下。

今天,站在危与机并存的转型风口,把“三都”摆在一起谈论,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比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一正一副双引擎,郑州与洛阳发展劲头如何?比如,有着辉煌履历的洛阳,为何被称为“没落的贵族”?比如,作为省会城市,郑州能否当得起全省发展的“龙头”?比如,定位为河南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开封,凭啥挑起大梁?……

对于上述种种,郑洛汴三地的主政者有话要说,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和住豫全国政协委员有话要说,三地的商界人士、各界专家尤其是广大市民更有话要说。

正值全国两会,河南商报重磅推出《问政“三都”点赞中原》大型系列报道,讲述三座古都的发展足迹,还原其今朝新貌,并试图厘清三地未来的发展路径、破局之方。今天请看“洛阳篇——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错位发展”。

统筹:河南商报记者李雅静

采写:河南商报记者吴静

洛阳,十三朝古都,有着辉煌的过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洛阳委以重任,大批重点工业的部署,成就了它在河南的“龙头”地位。曾经,洛阳对河南经济的贡献达60%以上,让郑州都望尘莫及。

近些年,洛阳发展的步子慢了下来,经济增速在全省处于下游。洛阳怎么了?

十三朝古都

洛阳历史地位堪称一流

历史上,洛阳地位显赫。放眼全国,恐怕也就只有北京、西安能与其比肩。从司马光的诗句中即可窥出一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在洛阳,几乎每个人都能对这个城市数千年的过去侃侃而谈,并从中生发出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源于十三个朝代的繁华烟云,源于牡丹花开的富贵雍容,源于道学、理学发祥地的智慧气度。

洛阳是名副其实的古城,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其中1500年是建都史,夏商周都一度定都于此,而在汉唐盛世,洛阳不是首都,便是陪都。

在中国众多城市中,没有哪个城市能像洛阳这样拥有如此厚重的历史资源。”30多年来张颖几乎没离开过洛阳,她眼中的洛阳房价低、生活节奏慢,是个适合生活的城市。

曾经的工业重镇

洛阳曾一枝独秀超越郑州

在离我们更近的历史上,洛阳也有让人骄傲的理由——工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重镇。

十大厂矿的兴建,使洛阳一举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天津的全国第五大现代化城市。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玻璃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轴承厂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大企业,都集中在洛阳。“东方红”拖拉机,成了国人对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当时,洛阳的十大厂矿全国闻名,能去这些大厂当职工是多少人的梦想。”赵玉玲(化名)曾是洛阳轴承厂的工程师,在她眼里,那时的洛阳啥都比郑州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洛阳是一枝独秀,它对河南省的经济贡献达60%以上,GDP比郑州高,人均收入洛阳是六类地区,郑州是五类地区。

如今“鸭梨山大

洛阳被郑州“甩出两条街

风云繁华,俱成往事。如今的洛阳,作为古都,无法与北京、西安匹敌;作为工业重镇,它在河南的“龙头”地位早已被郑州取代。

虽然洛阳一直稳坐河南第二把交椅,但发展的步子却明显慢了下来。

这几年,洛阳和郑州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洛阳政府部门工作的李建华(化名)说,这让洛阳压力很大。

2005年,洛阳的GDP1111.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10.56%,经济总量是全省第一名郑州的2/3。

2014年,洛阳的GDP为3284.57亿元,是2005年的近3倍,但GDP在全省所占的比重并不乐观,跌至9.4%。

说洛阳被郑州‘甩出两条街’,一点也不夸张。”在郑州生活的洛阳人陈威说,2014年洛阳的GDP还不足郑州的一半。

目前,洛阳还面临着追兵渐近的压力。洛阳与GDP排名第三的南阳差距越来越小,特别是2012年以来,洛阳对南阳的经济总量优势正逐步缩小。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民营经济薄弱经济活力不足

洛阳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最多曾占比超过80%。在赵玉玲印象里,洛阳也曾试图发展过轻工业,布局过一些皮鞋厂、糖果厂、棉纺织厂等。

但这些轻工业并未兴起,反而在清理国有小企业时都被消灭掉了。于是,洛阳的重工业越来越“”,轻工业越来越“”。

十五”时期,洛阳也曾对产业结构进行过调整,但并没触动问题的核心。市场经济条件下,洛阳的各种问题暴露:国有企业规模大、民营企业规模小,重型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企业多、轻型消费品企业少,老企业竞争力在减弱、新的增长点比较少,发展速度较慢、经济增长不平衡……

洛阳民营企业,发不出,长不大。”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萧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洛阳经济活力不足,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民营经济发展不起来,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老工业硬骨头又啃不动,这加剧了洛阳的活力不足。

近些年,民间“洛阳崛起”的呼声很高。今年省两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要求洛阳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赢得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不负历史名城的称号。

洛阳像个没落的贵族,期待她的崛起。”网友“洛少”说。

李较瘦:河南商报美女编辑,洛阳人,爱臭美漫画/王伟宾

洛阳新区

统筹:河南商报记者李雅静

采写: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郑筱倩赵强记者吴静宗雷实习生彭大龙

当前的洛阳,距离副中心城市有多大的差距?

建设副中心城市,洛阳有何优势和不足?

昨天,河南商报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经济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等为洛阳的发展出谋划策。

定位

副中心城市

符合洛阳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在全省发展格局中,洛阳一直处于重要地位。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洛阳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定位。可以说,从省域规划到国家战略,洛阳的副中心定位始终没有变。

说法

副中心城市,一要体量大,仅次于中心城市;二要功能强,意味着对周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大。”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洛阳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洛阳的GDP3000多亿元,在河南,除了郑州,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功能强,一指洛阳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洛阳的城市功能也比较完善,它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省范围内,在中部地区,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建设起来的一所比较现代化的城市。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洛阳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就工业基础的厚度来讲,在河南,能与之相比的不多,它集结了大量的工业人才,工业人力资本比较雄厚。

耿明斋说,定位洛阳为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应该说,是符合洛阳在整个区域发展中的地位的。

差距

从经济上看洛阳距离副中心城市还有差距

虽然经济总量长期位于全省第二,但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洛阳难掩与副中心城市的差距。特别是经济危机以来,尤其是近两三年,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

十二五”以来,洛阳除2012年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达到10.07%外,其余年份都不足10%。2014年,洛阳的经济总量在河南的比重已跌至9.4%,为近10年来的最低。

较之国内其他区域副中心城市,洛阳也有不小的距离。以2013年为例,2013年洛阳GDP增速为7.2%,而深圳、青岛、苏州等3个副中心城市增速分别为10.5%、10%和9.6%。

从GDP占全省的比重看,洛阳市仅为9.8%,而这三个副中心城市分别为23.3%、14.6%和22%。

分析

洛阳前一段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还是依赖于能源、原材料以及初级加工业的支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后,随着结构转型的深化,这些产能过剩的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所以经济增长放慢了。”耿明斋分析称。另外,老的国有企业没及时转型,新的没有成长起来,也是造成洛阳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献策

转型升级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洛阳经济增长放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深有感触。他说,洛阳作为重工业生产基地,现在到了转型升级的坎儿。转型不好是“包袱”,转型好了能使洛阳的发展增速。

企业一定要走出去,不走出去,在国内守都守不住。这几年表现得非常明显。”赵剡水说,去年,农机行业整体上增幅下降,除市场因素外,主要还是产品要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核心还是自主创新能力,要是不抓紧,将来差距是越来越大。

在他看来,虽然企业生产的具体产品不一样,但战略思路是一致的,一是要产品转型升级,技术、质量必须与国际接轨。

第二,制造也有本质变化,原来是买几套设备就行,现在是整个制造体系要变,要智能化,环保绿色制造,环保是门槛,环保不达标,企业连门都进不了。

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洛阳是个重工业城市,集聚有多家科研院所,承担着多项国家高科技装备的制造任务。在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光电所副总工程师羊毅看来,这些高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驱动,同时通过对这些高技术装备产业链条的延伸,来带动洛阳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洛阳市的经济发展。

在洛阳的发展中,应以企业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建立起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重大共性技术对大型装备制造之间的支撑与转化,构建起技术创新的产业链条。

另外,政府既要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吸引与培养,也要重视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加强科研经费投资效益评价,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方向

打造全省装备制造业中心

在耿明斋看来,洛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加大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通过深化国企改革,让传统国企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重新焕发出活力。

同时,培育和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建立民营企业家的队伍。

洛阳还要加快转型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往现代的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形成一个河南省范围内的装备制造业中心。”耿明斋说。

另外,洛阳的经济结构本身比较重,传统能源原材料初级加工业,通过技术创新,拉长产业、产品链条,提升这些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延续发展的优势。

高端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

是洛阳发展的方向

洛阳未来该如何与“老大”郑州错位发展?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长马玉璞眼里,洛阳是一个重型装备和装备制造业城市,是比较传统的。

现在,信息化、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传统的制造业要嫁接,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把洛阳的制造业进行提升,应该说是洛阳发展的一个空间,只要制造业、信息服务起来了,它的后端制造服务业也就起来了,这是紧密配套的。

高端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应该是洛阳发展的方向。”马玉璞认为,洛阳还可以充分挖掘文化历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辉煌历史成为发展包袱?难舍过去,却爱跟郑州“攀比”?经济低迷是因官场风气?

陈雪枫接受商报专访:要让洛阳成为人们最心驰神往、最津津乐道、最安居乐业的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

李较瘦:河南商报美女编辑,洛阳人,爱臭美漫画/王伟宾

统筹:河南商报记者李雅静

采写: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郑筱倩赵强

记者宗雷吴静文/图

曾经的中华文明原点,历尽千年繁华,但如今在中国城市版图中却不再耀眼;曾经身为河南的龙头老大,却在发展的大潮中慢下脚步。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洛阳如何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如何重现名城辉煌?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接受了河南商报记者的专访。

说法1

洛阳发展为声名所累

曾经的中华文明原点,历尽千年繁华,但如今在中国城市版图中却不再耀眼;曾经身为河南的龙头老大,却在发展的大潮中慢下脚步。

有不少网友认为,历史名城、老工业基地这样的辉煌,反而成为洛阳发展的包袱。

市委书记回应:历史名城对洛阳是压力但不是包袱

陈雪枫说,历史名城对洛阳来说,不是包袱而是财富,但也面临压力,因为洛阳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洛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靠后,标兵渐远、追兵渐近。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陈雪枫说,“洛阳一定要认识到发展态势上的差距,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自我加压、知后而进,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的持续较快发展,争取弯道超车,实现跨越。

说法2

难舍龙头老大的情结喜欢和郑州“攀比

对洛阳来说,龙头老大曾是一个难割舍的情结。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河南的龙头。

上世纪80年代,毕业分配时,我毫不犹豫地就选了洛阳。那时,洛阳在河南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洛阳轴承厂的一位老职工说。

他说,很多洛阳人沉浸在对过往荣耀的回忆之中,无法接受郑州这个“小兄弟”将洛阳超越,一直暗中憋着一股劲,什么都和郑州比。

市委书记回应:比较反映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但应比发展比贡献,不是比规格比待遇

陈雪枫说,一些洛阳人爱和郑州比,如果是争上游的心态那就是好的,但关键是要看比什么。“比规格、比待遇肯定是错误的,应该比事业的发展,比对社会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陈雪枫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洛阳也已明确提出要和郑州错位发展。

陈雪枫说,洛阳要缩小与中心城市的差距,关键是要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实现与中心城市错位发展。要充分发挥洛阳在工业基础、科技创新、历史文化、山水生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白领”产业,着力打造白领集聚区;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保发展之路,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良好生态系统,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让洛阳成为人们神往心仪的美丽之城。

说法3

经济低迷与官场风气有关

有人说,这些年洛阳经济低迷,与当地的官场风气不无关系。在官场上,有些“官油子”存在“为官不为”的情况,个别官员没积极性,遇见难题绕着走,见到矛盾就溜边。

市委书记回应:政府服务提升永无止境

陈雪枫没有回避这些问题。他说,洛阳有些部门仍然存在为官不为、作风懒散拖沓的现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持续转作风、纠四风,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变,干事创业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但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政府服务提升永无止境,所以仍将大力整治“为官不为”等现象,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转变。

他说,洛阳要把推进反腐倡廉与整治“为官不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使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说法4

文化产业排名没进河南前三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关于289个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以文化产业论,洛阳仅排34位,不但远远落后于第9位的西安,就连省内的郑州、开封、许昌也比不上。

有网友说,看到“洛阳传奇睡在书本里,洛阳印象失之碎片化,洛阳文化只在故事中”。

市委书记回应:

明年会有较大改观

陈雪枫坦承,相比西安等城市,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差距明显,但相信明年会有较大的改观。

他说,近两年来,洛阳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但项目建成见效需要一个过程。洛阳将坚持高端设计、品牌引领,以传承弘扬河洛文化为重点,深度挖掘、整合洛阳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资源,强化项目支撑和品牌塑造,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战略突破。

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6万人;旅游总人数达到1.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亿元。

说法5

没落贵族”想崛起

得靠“副中心

很多网友表示,辉煌已成为过去,洛阳不能沉浸在历史中自怨自艾、孤芳自赏,应该直面现实,奋起直追。

洛阳,这个“没落贵族”将如何崛起?

市委书记回应:

突出特色,夯实产业之基

陈雪枫说,洛阳要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不是简单地在经济总量上保持区域第二位次,更不是在城市建设规模上与中心城市比高低,而是要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开放创新城这四个定位,突出洛阳优势、彰显洛阳特色、叫响洛阳品牌,确保洛阳能成为人们一提到中原经济区就首先想到的城市,成为在中原经济区乃至中部地区,人们最心驰神往、最津津乐道、最安居乐业的地方。

目前,洛阳正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化煤化融合、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全面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尤其是煤化和石化两个基地的融合,将催生数千亿级的大产业。”陈雪枫说。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陈雪枫说,洛阳正在积极策划、主动融入,不仅是产业的融入,还有文化的融入,这将为洛阳带来更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