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在“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26.09.2017  12:4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相聚在千年帝都洛阳,隆重举办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谨代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代表所有主办承办单位,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海外的日本、韩国和英国专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历史文化研宄此起彼伏,2000年之后,国内外学术界都在酝酿洛阳学的命名与架构。洛阳学属于地方学,或者城市学。地方学是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地方学研宄形成热潮。在我国,敦煌学、徽州学等地方学研究虽早己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学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兴起的,如北京学、上海学、长安学等。2010年11月,首届“洛阳学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成功召开,标志着“洛阳学"这一新兴学科正式诞生,随即在学界,特别是河南学界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持续推动洛阳学研究与品牌打造,率先启动“洛阳学"专题研宄课题的实施,并在《中州学刊》2016年第12期开辟了“洛阳学研宄"专栏,发表了4篇洛阳学的论文,这也是国内学术期刊最早集中刊发的关于洛阳学研究的论文。这组文章,对洛阳学研宄与洛阳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的关系、河洛文化与洛阳学研宄的关系、为什么要展开洛阳学研宄,以及洛阳学研宄的文献支撑与研宄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洛阳学是以洛阳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研宄对象,探索古今洛阳城市发展规律的学问。洛阳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读本。洛阳建城己有4000余年历史,洛阳名洛己有3000余年的历史,洛阳名洛阳己有2400年的历史,洛阳的名字深深地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辉煌联系在一起。洛阳的历史文化具有根源性、主干性特征。前后有10余个朝代以洛阳主都或陪都,洛阳为都之早、为都时间之长,较西安、北京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河图洛书"产生于洛阳,文明形成于洛阳,道学肇始于洛阳,儒学渊源于洛阳,经学兴盛于洛阳,佛学首传于洛阳,玄学形成于洛阳,理学寻源于洛阳。      洛阳作为千年帝都,与洛阳和中原的包容文化有密切关系,这种包容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核心影响要素,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承中原大地自然敦厚之气,又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洛阳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顶点,更促成了洛阳文化的包容性。譬如,随着东汉以后佛教进入中原,西域商人纷至沓来,洛阳成为商业兴盛之区,进入中原的西域商贩,“自葱山今己西,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闾阖填列。"南朝萧梁使者陈庆之出使北魏都城洛阳,回国后即大发感慨:“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复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从中可知,在西域佛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等的相互激荡下,各色人等在洛阳交错而居,呈现出一派和谐共处的局面。正是由于洛阳历史文化的包容性,致使洛阳文化包纳百川,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洛阳学的研宄己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河洛文化近三十年的研宄。我们知道,1989年我们就在洛阳召开了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河洛文化研宄的核心是洛阳,将河洛文化研宄上升到洛阳学研宄这个层面,是对河洛文化研宄的深化和提升,因此,开展洛阳学研宄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们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与文化高地建设,持续进行中原文化与河洛化研宄,持续进行河南历史文化研宄,不但启动了“。南专门史"重大专项,首批15本专门史成果即将问,也将洛阳学研宄作为院级重大课题,己在《中州学刊》上推出一组文章,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此次与驻洛高校及洛阳市社科联联手举办“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响应与支持,必将成为洛阳学研宄的新的起点,也比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与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最后,祝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摄影:赵戈
后期:郭璇
责任编辑: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