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十二五”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发展成就
洛阳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15年达到10667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较“十一五”末增幅达70%,年增长率稳定在10%以上。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201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71万亩,总产达到50.7亿斤,粮食总产、夏粮总产、秋粮总产、全年平均粮食亩产、夏粮平均亩产、秋粮平均亩产六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种植业结构调整逐年优化“十二五”期间,在旱作区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围绕谷子、花生、红薯、土豆、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截至2015年底,红薯、谷子等耐旱作物面积分别达到52万亩、45万亩,花生面积稳定在52万亩。
土地流转总量增加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到235.7万亩,占家庭承包比例的36%,涉及农户40.2万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相组建截至2015年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60家。龙头企业现有员工6.5万人,资产总额达到108.6亿元,年销售收入138.6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598家,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72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52.7%。农业产业化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60%,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63%。全市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276家,基本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菜、果、药”产量和效益占比提高截至2015年底,全市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01.3万亩,全市蔬菜总产量54亿斤。水果面积达到75万亩,产量6亿公斤,产值15.9亿元。新发展中药材5.42万亩,总数达到65万亩。
渔业生产特色更加明显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6亿斤,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9.6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在全市建立了10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初步健全了“二级三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9个(总面积58.4万亩),绿色食品41个,有机食品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
农业推广技术广泛应用一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二是示范推广农作物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三是研制推广秸秆还田探墒沟播技术。四是区域推广谷子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五是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六是科学开展病虫监测预警防治工作。
农业能源环保工作扎实开展。全市累计发展以沼气、太阳能、液化石油气、电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户数达到90余万户。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十二五”期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万人,培训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25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65789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9740人。
农业项目投资额度加大“十二五”期间,围绕农业生产救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菜篮子、农民科技培训等工作,共争取部省资金达8亿元以上,每年争取部省资金均超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