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小村千人制仿青铜器 远销欧美东南亚

09.06.2017  16:33

在碏件上包石膏

6月10日是文化遗产日,我们推出这组图片让读者了解一些知识。

青铜器是由铜锡铅合金制成的器具,在中国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表明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并逐步制作出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礼器及铜镜、带钩、工具和度量衡器等,一直流行到秦汉时代,青铜器才逐渐由铁器、陶器、漆器等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高超的技术与厚重的文化,被誉为“中国第一文物”。所以自秦汉以后,就开始出现了仿制品,越是太平盛世,仿制造假就越厉害。

青铜器加工现场一角

洛阳市正南50公里有一个烟涧(也叫烟云涧)村的小村子,相传因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躲过王莽追杀而得村名。早在夏商周时期,这里便是帝王们祭祀天神、祈盼国泰民安所需的各种青铜礼器的铸造地;昔日秦楚丝绸商道上,南来北往的马队又把这里的青铜礼器带到遥远的国度。1986年在爱好古董的村民方兴庆、老银匠刘克铎、小木匠路治群的反复研制下,经过刻模型、贴石膏、涮蜡件、包石膏、上炕烧、浇铸、打磨、做旧等10多道工序,仿制出了唐代的“海兽葡萄镜”,被村民纷纷效仿。近年来因为被“中国文物造假地图”标注为“青铜器造假重灾区”而广为人知。步入村内,在马路边和村民家外墙壁上,随处可见“出售青铜器”、“批发天子驾六”等招牌;穿行村中, 烧炉子的烟囱冒着黑烟,抛光机发出的尖啸声不绝于耳;随便推门进入一个村民家中,商周时期的司母戊大方鼎、何尊、莲鹤方壶,秦汉朝代的铜车马、长信宫灯、马踏飞燕等等,这些声名显赫的青铜器仿制品堆放一地。据村委主任方艺锋介绍,这几年生意没有前些年好了,目前该村的专业加工户还有140家,从业人员上千人, 青铜器制品有1000多个种品种,年销售额六千多万元。这些产品不仅流通全国,在东南亚地区也很抢手,连美、英、法、德等国的商人也非常喜爱烟涧的仿古青铜器。

在碏件上雕刻模型

在第12个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前夕,我走进了烟涧村,带你对烟涧村的青铜器仿造业一探究竟……

刷硅胶翻制硅胶模具

在硅胶模具中倒入石碏涮取碏件

对包好石膏的碏件上炕加热失碏

把熔化的铜液注入失碏后的石膏空腔中

烟涧仿造青铜器唯一健在的创始人—路治群在敲碎石膏,取出青铜器

焊接成型

调音

贴锈、化学锈、电解锈、鎏金鎏银等都是烟涧人常用的做旧方法

夫唱妇随,大多数作坊以家庭成员为主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