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便利店合作 + 中央洗衣厂模式,“多洗” 获千万元 Pre-A 轮融资

30.11.2015  16:11

    36 氪独家获悉,上门洗衣 O2O 服务商 “多洗” 于近日获得来自盛景嘉成的近千万元 Pre-A 轮融资,融资金额将用于服务范围扩张以及供应链优化。另据公司 CEO 袁则称,A 轮融资也正在进行中。

    2014年8月 在北京地区上线的多洗,已将服务范围逐渐扩大至天津、上海,目前北京地区日单量超 5000 单、天津地区日单量 1000 单左右(以上为峰值单量);累积付费用户 30 余万,其中发生复购行为的用户占 74%,月消费两次以上的用户占 56%,其中超 90%都是 80 后、64%为女性用户;据上月最新数据,平均客单价 50 元左右,月流水 400 余万元。

    在流量获取方面,多洗的自有渠道(微信 +APP)占总体的一半,另一半则来自58 到家、京东到家、美团等平台。

    同样按袋收费(现已增加按件收费)、众包上门取送,多洗与 e 袋洗最大的区别有两处:一是e 袋洗已开始重点发展平台战略,而多洗只做洗护类垂直服务;二是 e 袋洗的洗衣服务由外包洗衣店、洗衣厂来做,而多洗则在燕郊自建了 6000㎡的洗衣厂(基础设施成本上千万元),并收购了一家上海洗衣厂,每日处理能力达 10 万件。而上海的泰笛洗衣则主打自建物流 + 外包洗衣模式。

    具体业务模式是,多洗与北京近千家便利店 (好邻居、快客等) 合作,用户下单后由便利店工作人员上门取衣(最快 2 小时上门,也支持到店下单),然后由多洗自建的 80 人配送团队统一将便利店所收衣服取送至 8 个中转站,经干线运输至洗衣厂进行处理,洗净后沿同一路径逆向送回至用户,整个流程基本可实现 3 天完成。

    袁则告诉 36 氪,物流成本主要集中在便利店至中转站的配送上,这段配送平均每单成本 7 元,而上门、干线部分则只需 2 元成本,整体而言平均每单来回的物流成本在 20 元左右。但相比于干洗店羽绒服 9 元、衬衫 6 元(粗略举例)的成本,中央洗衣厂模式每件衣服的洗护成本只有 1 元,前者大量成本体现在房租上。

    实际上,由于洗衣属于非标准化服务,几乎每家洗衣 O2O 公司在社交媒体上都遇到过严重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衣物被洗坏以及赔偿不合理上,对于这两个问题多洗是怎么看的呢?

    在洗衣质量上,袁则表示多洗的洗坏率只有千分之零点四,而传统干洗店的洗坏率则达到千分之六至八。在衣物送至洗衣厂后,20 余名技师会按照经验对每件衣物进行人工分捡,判断每件衣服应该用哪种方式处理(比如干洗还是水洗),遇到情况特殊的衣物会在标签上进行标红(占总体 3%-5%),平均每人每小时检查 700-1000 件。无论正常还是特殊情况都会录入系统,工作人员会针对特殊件与用户联系,告知其衣物存在的问题亦或风险,沟通如何处理,以此降低事故率。

    但即使如此,由于千分之零点四的洗坏率客观存在且量本足够大,衣物被洗坏仍是不可避免的,这就牵扯到赔偿问题。实际上国家洗染协会制定的标准是,按照衣物发票金额和时间折旧来赔付用户,在没有发票时按照洗衣费用的 20-30 倍赔付。可想而知,大部人是无法提供发票的,但每件十几元的洗衣费即使按 30 倍赔付也与动辄上千元的衣物售价相差甚远,如此而言,任谁都是不会满意的。袁则告诉 36 氪,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按照标准处理,但仍不时需要针对特殊案例单独处理,这也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上门洗衣这门生意,袁则还是乐观的,他认为现今的年轻人普遍对线下干洗店没有品牌认知度与信赖度,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会带来互联网品牌的机会。但实际上用户对洗衣仍存在很大偏差,比如单纯认为干洗一定比水洗好,比如 70%的衣物洗涤标签都是错误的但用户仍执着于此。洗衣在袁则看来是脏活累活,且即使多洗没有大肆补贴但由于规模效应不足仍未盈利,但用户需求还是有的,比如用户已经不再只将贵重衣物送洗、也会洗普通 T 恤、衬衫,只是消费习惯还需培育。

    目前多洗已有一百余名员工,创始人兼 CEO 袁则有五年电商经验,曾在香港更新集团(外资)旗下的公司担任电商运营总监。公司此前曾获纽信创投的数百万天使投资。

    原创文章,作者:暮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0251.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

    AD:【36Kr】来36氪成为新锐互联网公司股东,顺便得200元现金。

    AD:【36Kr】极速融资,21个投资人,24小时100%回复BP,最后一天倒计时!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