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有800多万名华人 多个姓氏祖地在河南

20.05.2014  09:42

官方数据显示,在泰国,有800多万名华人。

而在民间,更多人认可的说法是,泰国三分之一的人有华人血统。

在如今的泰国,学习中文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和华人结婚也成为一种荣耀。

随之兴起的,是一股华人回国寻根、祭拜先祖、复建祖祠的热潮。而在这股热潮中,作为中国许多姓氏的祖地,河南是他们寻根行必不可少的一站。

近日,受前来河南拜祖的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人士邀请,河南商报记者前往曼谷,感受异国他乡的宗亲文化。

林氏大宗祠

林氏长辈担心后世子孙忘祖,决心建一座让人一眼看去就能想到中国的宗祠。为此,他们几乎看遍了中国祠堂,最终才找人画出了满意的蓝图。还特意从中国请来了工人,修建了这座精致而又庄重的宗祠。

在河南卫辉祭拜完先祖比干,林盛要回泰国了。泰国林氏宗亲总会已成立62年,作为永远会长的他,要回去参加换届选举。

回去前,在电话里,他特意邀请做姓氏报道的我们,到位于曼谷的林氏大宗祠去看看。

我们到曼谷的时候,林盛正在林氏大宗祠里和宗亲开会。

这座雕梁画栋的三进大宅院,就坐落在曼谷桥附近、距湄南河不远的一条街道上。附近的泰国人,都熟知它的存在。这里,不仅是泰国林氏族人供奉先祖牌位的祠堂,也是林氏宗亲联络感情、教育宗族子弟的地方。

时光倒流50多年。那时候的祭祖,由于只能在某位宗亲家中进行,参与的人并不很多。后世子孙很可能会忘记祖宗的危机感,让林氏长辈决心建一座让人一眼看去就能想到中国的宗祠。为此,他们几乎看遍了中国祠堂,最终才找人画出了满意的蓝图。

林盛还记得,宗祠兴建之初,长辈们特意从中国请来了工人——房顶、屋檐、拱门、墙壁上的彩绘、雕刻,泰国人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出古色古香的味道。

如今看来,满院子悬挂的写有“林”字的大红灯笼,崇本堂里的数百个祖宗牌位……其中的精致和庄重,就是在中国也难得一见。

如此耗费心血建成的宗祠,一跃成为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宏伟精致的祠堂。

每年春、秋祭祖时,泰国几十个林氏宗亲会都会聚在此处,用最为传统的仪式祭拜先祖比干。来的不只有老人,还有孩子。

林盛说,祭拜礼节要传给子孙们,让他们记住中国最好的传统:不忘本,不忘祖宗。

92岁老侨林炳南

身体好的时候,林炳南还到过卫辉祭祖。如今年过九旬的他,每天还要由人陪着到林氏大宗祠里坐上一会儿。像他一样的老侨们,见到从中国来的客人,即便语言已经不通,也盼着能说上两句话,慰藉思乡的心。

5月,曼谷的天闷热难耐,连学校都放了暑假,林氏大宗祠里却依旧热闹。

白天来这儿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似乎,人对祖地的思念之情,跟年龄成正比。

92岁的林炳南,每天都要由人陪着来这里转上一圈儿,寻宗亲说几句话儿,哪怕只是坐一会儿也好。

十多年前,身体好的时候,林炳南还到过卫辉祭祖。如今的卫辉比干庙里,还立着他捐建的比干汉白玉石像。

像他一样坐着红头船来此的老侨们,对祖地大都怀着最深厚的感情。见到从中国来的客人,即便语言已经不通,也盼着能说上两句话。即使不说话,相对坐着,似乎也能慰藉他们思乡的心。

作为侨二代的林盛,因为父辈的叮咛,对祖地的感情很深,这从他堪称流利的中文里可见一斑。

很多华侨不断跟孩子念叨:不能忘本,要学会讲汉语。

【责任编辑: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