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清明 德润万心--影响未来中国的新起点

04.03.2015  23:06

  两会大幕徐徐拉开,扑面而来的是法治清明、德润万心的新风。

3月2日,来到北京会议中心报到的政协委员们发现,驻地大堂设立了大红的“会风会纪”意见箱;来自安徽的人大代表们报到时的新感受,则是驻地房间不再有洗漱包的踪影……

这一天,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直言:“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大家都很任性’,没有不能查处的‘铁帽子王’。”

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开局之年,从立法、行政到司法,改革风起云涌,脚步铿锵向前……

所有这些,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保证,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领导,为全面依法治国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法治引领,让人人感受公平正义

彼时彼刻,内蒙古的一对白发老者,为儿子的清白踉跄奔走。他们叩天问地,18年前被错杀的呼格吉勒图,究竟什么时候得到法律的公正与清白。

去年12月15日,呼格吉勒图被宣告无罪,而对当年冤案制造者的追责程序也已启动。当呼格吉勒图的父母直言“大快人心”的同时,追惩办案人员同样需要依法依规进行的声音逐渐响起,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明晰地感受着公平正义的法治力量。

在倾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时,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法治的思想贯穿始终。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再到首个国家宪法日设立、预算法正式施行到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步伐只争朝夕:法律的“立、改、废、释”工作节奏密集——民众呼吁良久的食品安全法修订和行政诉讼法修改,进入实际操作;跨行政区划设立法院和检察院,破司法权力“地方化”;禁止刑事被告人穿囚服出庭……一项项改革举措意义深远。

致力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建设在加快,越来越多的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政府权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边界。迄今为止,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本届政府“在任期内削减1700多项审批权三分之一”的承诺提前兑现,60个国务院部门集体“晒”出权力清单。

法治中国的建设,将在这个春天迈出新的步伐。

今年两会最大的一个法治关注点无疑是人代会上将要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这个草案,涵盖扩大地方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限范围等很多方面,而长期以来被百姓俗称为“红头文件”的地方政府规章能否因此遏制住滥发的势头,备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评价,只有良法才能善治。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有法可依,其实更重要的是有良法可依。

同时,今年的两会上,司法改革到底会迈出哪些新的步伐,尤其是在建立防止司法干预的“防火墙”、“隔离带”等方面如何见实招,更加值得关注。

官员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2014年春天,一纸《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引起微澜。一些习惯喷云吐雾的官员们感觉到,这样的“小节”都要管起来,以后当官受到的约束会越来越多。

此时,那些怀疑“八项规定”、“反四风”不过是“一阵子”的人终于认识到,从严治党、管好干部,正成为 “新常态”。

2014年,门店选址多在政府机关、军队大院以及大公司周围,走高端消费路线、曾获得漂亮年报的湘鄂情,业绩接连出现“断崖式”下滑,不得不连续关闭分店,成为“反四风”成效的缩影、党风政风建设道路上的经典一幕。

滹沱河畔,河北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全程参加指导,党的高级干部脸红心跳地进行自我批评——“这些年,沙发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一言堂搞得多了、群言堂搞得少了,高脚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作风上的一些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从严管党治党,显示出反躬自省的勇气,显示出对责任使命的担当,显示出主动接受监督的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多名省部级高官因严重违违纪落马。仅在2014年,就有超过7万名党员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这些数字背后,彰显的是反腐败的雷霆之势。

整饬官场腐败,收获的是民心,彰显的是心意。从严治党的脚步还在加快。

一项针对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中造假现象展开的专项审核正在进行。管好领导干部“身边人”的《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获得审议通过,也意味着反腐败工作走向细化。

“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多发,顶风违纪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全国政协委员朱保成提醒,从严治党是一次漫长的征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认为,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政治保证、组织保证。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志所为无不成

实现中国梦的鸿篇战略巨制,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团结汇聚而成的中国力量。其中,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则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社会的根本进步,离不开共同的价值坐标,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布局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结合,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014年10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检查启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项三年一度的城市“大考”, 缩减后的146项指标紧密围绕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其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更是细化为80余个指标。

3年前失去复检资格的广东省中山市,再一次跻身“全国文明城市”的名单之中,193位市民组成的“中山好人”队伍功不可没。在他们的背后,是遍布中山城乡的1100多间修身学堂,是300多万人次民众的自发参与,是95%的中山人自愿加入修身行动的草根力量。

2014年8月,我国首部全方位解读和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专题片《国魂》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人们惊奇地发现,诸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走上荧屏,成为电视片的主角。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志所为无不成。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千头万绪的中国改革,行进也迅疾,承载也浩大,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人”字。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过:“人活着,归根结底活的是一种精神。人创造精神,人又被这种精神所创造。”

唯有从人民中吸取智慧,从人民中凝聚力量,才能为国家增创更多财富,为人民增加更多福祉,为民族增添更多荣耀……两会,从来就盛满了民众的期待,也承载着历史的重任。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