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女法医26年坚守破解死亡密码 解剖前喝酒壮胆

10.11.2016  09:08

  □本报记者 周青莎

  血淋淋的命案、惨烈的交通事故、残缺不全的尸体,这些只听听就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对于邓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法医李华敏来说,却是她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场景,并且,这份特殊的职业,她已经坚守了26年。

  2014年,李华敏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近年来,她相继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十大杰出女民警等荣誉,她所负责的刑事技术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技术室。“我只是干了自己分内的事,干好是正常的,干不好才不正常。”11月9日,李华敏和记者谈起获得的荣誉时这样说。

  “刚开始我也很害怕,第一次解剖尸体前还喝了一口酒壮胆,后来很快就适应了,也许是因为我生活在医生世家的缘故吧。”1992年,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李华敏就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考验。一辆大巴车发生交通事故,车上28人遇难,李华敏接到命令后迅速到达现场。面目全非的尸体、四处散落的残肢,空气中弥漫着焦煳的味道……虽然来的路上已经做了思想准备,但是现场的惨烈还是让她紧张得心咚咚直跳。部分遇难者家属闻讯赶来,撕心裂肺的哭声响作一片。李华敏忍住胃里的翻江倒海,小心翼翼地搬动着,一点一点地触摸、查看、提取。“这些遇难的人多么不幸,我必须找到他们的身份信息,帮助同事调查事故的原因,给逝者和他们的家人一个交代。

  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李华敏在许多重大疑难案件中屡获战功。2004年,在一起恶性强奸杀人案的侦破中,按照传统侦查手段,需对嫌疑区域内近万名男性血样进行采集比对,这无疑是大海捞针。李华敏专门到外地请教专家,运用DNA技术,大大缩小侦查范围,迅速锁定元凶。案件侦破后,当地群众恐慌的情绪逐渐平复,她运用的这种破案方法在全国得以推广。今年年初,同样是运用DNA技术,她破获了一起历经一年多、涉及十几个县市的系列盗窃案,该团伙采用多种反侦查手段猖狂作案,但是最终没能脱逃女法医的慧眼,此案的侦破有效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案件的发生不论寒暑、不分昼夜,李华敏已经习惯了24小时待命。“发现了一具无名男尸,李队请速来!”2007年8月,正值酷暑,在一处玉米地,尸体高度腐败,蛆蝇围绕,尸臭令人窒息。村民在数十米外掩鼻围观,李华敏则蹲在尸体旁仔细勘查,数小时的高温作业后李华敏几乎虚脱,胳膊也晒脱了皮。她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全神贯注,一寸一寸地摸索排查。终于,在距尸体300米处发现一枚带血迹的纽扣,正是这个重要的物证使该案得以侦破。

  26年来,李华敏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个常人无法忍受的场景。最初的恐惧和不被理解的委屈,早已被一次次案件侦破后的成就感冲得烟消云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法医工作越来越理解和尊重。李华敏现在已经彻底爱上了这份职业,她说:“人命关天,每个案件背后都维系着几个家庭的悲喜,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苦点累点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