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精神的文化学分析

14.02.2015  19:35

      自11世纪意大利波伦尼亚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至今,大学一直是传播、产生科学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建立于1912年的河南大学,伴随着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走过了自己坎坷与辉煌的九十年。河南大学和中国其他著名高校一起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肩负着创新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思想的使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个社区和社群,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包括观念形态层、制度层、物化层三个层次。作为校园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的观念形态层,即学校师生共同享有或交互作用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校风传统、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这就是“大学精神”。相对于社会的“主文化”而言,大学校园文化无疑是众多的“亚文化”中的一个。但由于大学校园文化的独特群体特征,它体现并代表着主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大学校园生存条件的内化和观念形态在大学人心理中的凝结沉淀,它包括社会心理、制度化观念、价值观等主要层次。而价值观作为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本质与核心,也是“大学精神”的内核。

  文化心理结构通过主体的把握,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活动模式。作为一种动态结构的大学精神,必然是一种悠久传统的承继,一种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

  一位老师将“河大精神”初步概括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应当说这八个字基本揭示了“河大精神”的某些本质。虽然不一定全面概括“河大精神”丰富的内涵,但仍可视为对“河大精神”进行理性思考和实证研究的起点。

  “河大精神”是河大校园文化九十年的历史沉淀,经过“凝聚沉积”和“氤氲化生”的过程,既有大学共性的文化意蕴,又有河大的个性特征。河大精神是河大校园文化的内核,河大校园文化则是河大精神的外在显现。一种精神得以永恒,不仅在于它的精髓与内涵超越了时空,更在于它在时代的变更中能不断地被赋予新的色彩,这才是其生命力强大之所在。21世纪的“河大精神”在校园文化中体现,更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以涵养、发展和光大。

  那么,当前的河大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抓好哪几个方面呢?我以为,学术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核心,也是一个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掌握已有的文化和知识体系,而是着眼于发展科学和文化,培养价值形成力和创造力。就河大而言,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学报等一批学术期刊为载体,运作民主、严谨,这就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术品位和综合质量。

政治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态度和政治理想,以及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是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学校的政治课和德育工作,是帮助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观念情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广泛的政治参与机会的提供,也应该作为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大学不仅应成为提供先进思想的殿堂,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圣地。

  道德文化建设是基础。有人在校报上为一些不良现象大声疾呼甚或痛心疾首:是谁破坏了美丽的草坪和美丽的草坪灯?是谁将图书馆的书刊撕下几页据为己有……不良现象的存在表明道德文化建设尤为迫切。学校要有可操作的制度化惩戒和监督措施,要定期举办讲座、沙龙、主题党团生活会,课堂教学也要注意渗透有关内容,校报、广播等宣传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造就良好的舆论氛围。

  生活在蕴含着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中的学子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大学精神内化并固化在自身的心理结构中,成为具有崭新价值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完善人格和现代素质的新人。这就是受教育的过程,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这就是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