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河大新闻综合1(06.01-06.10)

12.06.2014  00:42

 

人民网》河南大学 2014 年高招咨询服务 6 1 日启动 热线电话公布

新闻作者: 丁小芳    2014-06-03

      人民网郑州 6 2 日专电 6月1日,端午节假期未过,河南大学高招咨询服务大厅中的工作人员便已守候在电话前,开始了他们忙碌的工作。河南大学2014年高招咨询服务工作自6月1日起正式开始,招生办工作人员及来自各学院的40余名志愿者为考生及家长解疑答惑。

      河大招生办负责人介绍道,为确保高招咨询服务顺利进行,电话及现场咨询服务时间从早上8点持续到晚上10点,不间断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咨询。参与接线工作的志愿者提前接受了相关培训,为考生及家长解答今年招生专业设置、往年录取分数等一系列与高招录取有关的问题,加强了河大2014年高考招生政策的宣传。

      河南大学2014年高招咨询服务大厅位于明伦校区老行政楼二楼,在接受现场咨询的同时,开通了多部热线电话,有问题可拨打0371-22196686。除此之外。河南大学招生信息网( http://zs.henu.edu.cn/NCPortal/portal/guest/index )及河南大学招生办官方微博也会及时更新2014年高考招生相关政策信息,并接受考生的咨询。(丁小芳)

 

河南日报》河大中外合作办学新增 3 个航空专业

新闻作者: 记者  惠婷  通讯员  王佳宁  李想  2014-06-06

      本报讯(记者惠婷通讯员王佳宁李想)记者6月5日从河南大学获悉,今年该校对外合作办学专业将招收2370人,其中本科一批6个专业计划招收660人,本科二批11个专业共招收1380人,艺术类3个专业招收330人;新增3个与航空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河南大学首次将中外合作办学的6个专业放在本科一批录取,包括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办学的药物制剂(生物制药方向)、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4个专业以及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办学的金融学、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2个专业在内,共招收660人。

      同时,河南大学今年新增3个与航空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3个项目的合作方是美国弗罗里达理工学院,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航空设备检测与维护方向)、工商管理(航空物流管理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方向)3个专业。

 

河南日报》河南大学:把握定位 明确方向 增强动力 切实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新闻作者: 本报记者 胡炳俊 本报通讯员 党鸿军 王宏宇 2 014-06-09

自2014年1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内各高校纷纷响应号召,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河南大学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在深刻把握群众路线内涵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有创新的活动。尤其是近期在全校组织开展的向“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学习活动,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延伸到身边,把焦裕禄精神搬到校园、带到课堂,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取得了显著效果。

由此,本报记者走进河南大学,就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切实推动学校快速发展专访了该校党委书记关爱和。

记者:河南大学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向“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学习活动,成为全省高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大亮点,请您简单介绍该活动开展的情况?

关爱和: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将榜样学习延伸到身边,前不久,学校开展了向“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学习活动,经过单位推荐并广泛征求意见,李润田、党鸿辛、朱自强、周守正、张今、朱绍侯、吴祖谋、马佩、李丙寅、佟培基十位在河大发展史甚至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都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被确定为河南大学“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学校通过多层次举办报告会,在校报(网站)开设学习专栏、专题网站等形式大力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各基层单位也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以身边典型为镜,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先进,寻找差距,升华了思想境界,凝聚了干事劲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开展“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评选活动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关爱和:河南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良的文化、学术传统。我们在全校大力弘扬“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目的就是对先辈进行铭记和感恩。他们是河南大学不同发展时期的杰出代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不管是勤勉、执着、坦荡、朴素的老校长李润田,开启河大理科复兴之路的朱自强教授,还是“两弹一星”功勋党鸿辛院士、河南大学经济学科的奠基人周守正教授等,他们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河大精神。他们的先进事迹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扎根实践,可敬、可信、可学,他们是河南大学教职工中的楷模,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教育后人,把优良的精神品质强化于身,内化于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扎实工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您在河南大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推动河南大学快速发展,必须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能详细解读一下吗?

关爱和:“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河南大学新的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推动学校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河南大学的准确定位;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是谁”是一种自我认知。河南大学是河南创办最早、最有文化内涵的高校,但昨日辉煌,也可能使我们迷失。迷失对未来的判断,迷失不断进取的方向。我们有良好的办学传统和优良的学风校风,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但财富也可能成为我们前行的负担。而大学是需要常办常新的,尤其是我们处在世界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大时代。在百年的积累中,我们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学生、大楼、土地、设备的数量,但我们依然面临着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聚集大师名师,在汹然而来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洁身自好、独立不移,保持学术至上、思想自由之大学本色的重要任务;我们品格高贵,志向高远,以中华复兴为己任,为中原崛起担道义;我们是一所有理想、有抱负、有底蕴、有精神力量作支撑的大学,是一所有独特文化认同感的大学,因此我们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坚信河南大学有辉煌的过去,有骄傲的现在,也一定有光明的未来。

“为了谁”是一种使命认知。我们在母亲河畔成长,在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办学,我们血管里流淌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血脉,我们胸腔中跳动的是渴望发展的心。我们坚信: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生生不已的热土之上,不能没有好的大学。因此我们百折不挠,因此我们日夜兼程。我们以“植根中原文化沃土,打造地区人才高地”作为河南大学的使命。100年前,我们筚路蓝缕,开启河南现代高等教育之山林,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为河南打开通向现代化的人才之路;100年后,我们自加压力,奋然前行,要在信息革命时代,在中原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以中原崛起的努力,圆“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同志5月4日在北大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河南大学在河南办学,她是属于中原大地的,是属于河南一亿父老乡亲的,也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我们对外的社会责任是为了让河南有所好大学,为河南人民谋福祉;我们对内的主体责任是营造让师生员工更体面、更有尊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依靠谁”是对办学主体力量的认知。成就河南大学的伟大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奋斗。回顾校史,每当我们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河南大学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用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去推动历史车轮向前。建校之初如此,抗战办学如此,改革开放如此,在新的百年我们也依然如此。

记者:2012年,河南大学隆重举行了百年庆典,跨入到新的百年,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您能简单谈一下学校的整体发展思路吗?

关爱和: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推行,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正在实施,《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正在落实,河南大学的发展恰逢其时,战略机遇期百年难求。

在过去的100年中,河南大学秉承“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河大精神。未来的河南大学要“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我们要充分发扬学校优秀传统,坚持高水平大学建设,坚持开放办学,坚持与时代同步,从时代的发展当中汲取发展动力,利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按照“一条主线、两大突破、五大战略”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学科振兴工程、师资队伍攀登工程、服务社会发展工程和对外开放办学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在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努力担负起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中原社会发展,实现高端突破,努力彰显特色,使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标准,实现百年名校振兴,力争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全新的、开放的、充满勃勃生机的高水平大学。

河南大学 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

李润田,男,1925年出生,辽宁省新民市人,中共党员,河南大学教授,原校长。曾任中国古都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并任河南省政协常委、副主席,河南省科协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2009年“中国地理科学杰出成就奖”。

半个多世纪潜心学术,他在农业地理、乡村地理、资源地理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者,是现代人地关系论的主要发展者。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11部。他主持编写的《河南人口、资源、环境丛书》曾荣获199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奖。

半个多世纪醉心教育,他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先后讲授课程十余门;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于198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关注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他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了学界俊杰、政界精英、商界翘楚。

执掌校务十年,他以德树人,运筹帷幄,制定综合性大学建设规划,推动中青年学科带头培育计划,成立河南大学出版社,建设逸夫图书馆、科技馆,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鸿辛(1929—2005年),男,汉族,广西北流市人,中共党员,中科院院士、材料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专家、我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两弹一星”功臣。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专利16项,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2项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26项。

党鸿辛于1998年到校工作,是第一个全职在河南大学工作的院士。他把人生最后的时光都倾注在了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上。他以古稀之年、带病之身坚守在科研、教学第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呕心沥血。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8年,实验室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003年初,批准组建河南省纳米科技工程研究中心;2003年,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获批博士点;同年,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4年,凝聚态物理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双双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朱自强(1934—1995年),著名物理学家。河南大学原物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国化学学会永久会员,中国化学学会有序分子膜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红外研究会总顾问,《Molecular Science》杂志编委。

朱自强195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先生,毕业后赴吉林大学物理系任教。在理论原子核、电法测井、光化学和有序分子膜、计算数学等科研领域都取得创造性成果。1985年底,朱自强作为专家被引进河南大学,任物理系主任。

他先后主持并完成了近20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其学术研究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材料科学、电子科学等学科,在许多领域都有独特的认识。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光化学、有序分子膜、纳米材料、分子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LB膜研究的专家之一,是国际分子膜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朱自强先生学风严谨,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乐观豁达;在科研的道路上努力进取,在生命最后几年身患绝症仍呕心沥血,不停工作;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为河南大学新时期理工科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

周守正(1914—2006年),江西省清江县人,中共党员,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1935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1937年公费留学日本,攻读经济学专业。学成归国后,历任江西泰和县农业高等职业学校讲师、广东中华文化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每日论坛报》副编审。

1949年初,由香港来到中原解放区首府开封市,先后在中原大学、河南行政学院任教,参与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大学的重建工作。历任河南大学教授、财经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政治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河南大学经济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奠基人。

周守正教授严谨治学,精心育人,在河南大学执教57年,桃李满天下。撰写出版了《资本论逻辑开端研究》、《马克思以往经济学的态度》、《货币学》、《商品学》、《财经学》、《资本论教学大纲》等专著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百余篇。曾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和顾问,是河南省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

张今(1927—2013年),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学校唯一一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翻译家和哲学家,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学会顾问,河南省译协名誉会长,并被收录进《中国翻译家辞典》和《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

张今同志曾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主要著作有《英汉比较语法纲要》、《英译汉理论与实例》、《文学翻译原理》、《英语句型的动态研究》、《英语抽象名词研究》、《思想模块假说——我的语言生成观》、《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英汉翻译技巧》、《东方辩证法》、《文学翻译原理》(修订本)、《英语句型的动态研究》(修订本)、《用科学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等。他参编了中国译协主持编写的《中国翻译大辞典》。译有《美学原理》、《美学史》、《华盛顿传》、《学习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无冕之王》、《不平凡的一生——哈默传》等多部著作。他校订的著作有《科学史》和《科学的社会功能》等。

朱绍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12年“中华文化人物”获得者。在半个多世纪的治学与教书生涯中,凭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朱绍侯先生为自己树立了一座又一座的学术丰碑。他一共出版学术专著和个人著作集8部,主编著作、教材1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的许多论著在中国当代史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他凭借大胆假设、小心取证的研究方法结合翔实的史料,为学界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军功爵制试探》、《军功爵制研究》、《军功爵制考论》三部著作,成为军功爵制研究领域的权威。他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自1981年出版迄今,已修订改版五次,发行量达140余万册,使用率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高校历史院系。

认识朱绍侯先生的人对他有一个共同印象,淡泊名利,谦虚低调,不计较功名利禄。他常常教育晚辈后生,做学问不要攀比,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在2012年“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大会上,面对鲜花、掌声和沉甸甸的荣誉,被搀扶着走向领奖台的这位耄耋老人,获奖感言仅仅是朴实的几句话,“我参加的今注二十四史工作是一项集体和长期的工作,我个人贡献是比较少的,所以我认为,这个荣誉应该是归于参加今注所有的专家和学者。”谦逊而真诚的话语,让全场观众为之动容。

吴祖谋,男,1926年出生,祖籍江苏六合。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曾任河南大学法律系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法学会法理法史学研究会名誉会长;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吴祖谋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统编教材《法学概论》(法律出版社)从1982年第一版,经过11次修订,累计发行近300万册,成为统编法学教材中发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1992年,该书获得国家教委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优秀教材奖。2006年,经教育部审批,该教材自第九版起进入国家级教材系列,被列为“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其1989年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法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获全国1989年优秀图书奖;其1986年著有《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获河南省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

吴祖谋教授在河南大学法律系担任系主任期间,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其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和影响着一代代河大法律人,也造就了一大批国内法学界的中青年骨干。其退休后依然关心着河南大学法学院的发展,为其做着各种努力,受到了河南大学师生的敬佩。

马佩,男,河南省巩义市人,1929年出生,共产党员,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并留校从事逻辑学的教学和研究。历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语言逻辑、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三个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河南省逻辑学会会长等职。

参加工作60余年来,马佩教授共撰写和主编28本著作,发表论文90余篇,在普通逻辑、辩证逻辑、逻辑哲学和语言逻辑诸领域都做出了很多奠基性的工作和卓越的贡献。其中,他所参与编写的《普通逻辑》一书,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高校逻辑教学的统编教材;在逻辑哲学和辩证逻辑领域,他开创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逻辑的先河。

马佩教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逻辑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曾与北京师范大学的马特教授、复旦大学的马兵教授共同被誉为“逻辑三马”。在教学方面,他为我国的逻辑学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时至今日,以85岁的高龄,马佩教授还工作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他躬耕不辍,每年都在重要杂志发表学术文章数篇,并担任逻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务任务,其学术影响力仍在不断增加和扩展。

李丙寅,男,汉族,1926年出生,河南开封人。1948年河南大学化学系毕业,1949年至1952年在河南大学图书馆工作;1952年至1962年在河南医学院工作;1962年3月,回到河南大学化学系工作,直至1992年10月退休。

李丙寅先生曾任河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河南省化学分析专业委员会成员、英国皇家化学理事会终身会员。1988年,获河南省“环境保护热心人”称号;1989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7年至199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开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989年获得河南大学教学一等奖;1994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优秀教育世家、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等荣誉。

李丙寅先生筹建了环境化学研究室,新开了《化学分析》、《环境化学》等课程,编写的《环境科学选论》曾被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指定为考研参考书之一。李丙寅先生领导的课题组于上世纪80年代在药物电极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多篇论文在世界化学权威《Analysts》等期刊上发表,使河南大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李丙寅先生非常爱惜学生,资助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自1981年起,除了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连续几十年设立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及专业课程。退休后,拿出自己的养老金10万元设立“丙寅”奖助学金资助困难学生。

佟培基,男,满族,祖籍北京白塔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开封第一高级中学,1963年应征入伍,在北京军区直属部队任汽车兵。1965年被北京军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并于1968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接见。1968年,佟培基同志退伍后到开封高压阀门厂工作,担任汽车司机,后调进河南大学车队。

1979年,佟培基同志调至中文系唐诗研究室工作,跟随我国著名唐诗学家高文教授从事全唐诗的整理和研究。1982年,佟培基同志被破格评定为讲师,1986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其间,佟培基同志于1984年实现自己的夙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87年,他自学成才的事迹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表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到河南大学,专门为他拍摄了《从司机到副教授》的专题片。

2002年,佟培基教授成为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牵头人。2003年,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获批开始招生。

2004年,佟培基被评为“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由他担任支部书记的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被评为“河南大学先进基层党支部”;2011年7月1日,在中共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河南商报》国学背诵活动举行

新闻作者: 实习生 樊玉玺 记者 程时培 2014-06-09

      河南商报讯(实习生樊玉玺记者程时培)6月8日,聚协昌“誉久杯”儿童国学之门经典背诵活动在 河南大学 举行,共有16位小朋友进入了最后的比赛。小选手们有的熟练吟诵了唐诗宋词中精彩篇章,有的流利背诵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蒙学经典,还有选手娴熟地背诵出《大学》、《中庸》、《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主办此次活动的聚协昌博物馆馆长郭鹏说:“通过比赛我们看到了国学的希望,看到了孩子们喜爱国学的淳朴之心,看到了未来诞生更多小冯友兰的希望。”

 

大河报》儿童国学经典背诵赛 8 日在河南大学举行

新闻作者: 首席记者 周斌 实习生 牛枚 2014-06-09

      本报开封讯6月8日,由开封聚协昌博物馆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2014聚协昌“誉久杯”儿童国学之门经典背诵活动在河南大学举行。本次大赛通过多种方式海选,共有13位7岁以下小选手进入最终决赛。

  小选手们有的熟练吟诵唐诗宋词中的精彩诗篇,有的流利背诵出《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经典,还有的可以娴熟背诵出成人都略感艰涩的《大学》、《中庸》、《论语》中的经典篇目,博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主办此次活动的开封聚协昌博物馆馆长郭鹏高兴地说:“在国学大师冯友兰等先生执教过的国学重地——河南大学举办此次大赛,本身就意义非凡。通过比赛,我们看到了国学的希望,看到了孩子们喜爱国学的淳朴之心,看到了未来诞生更多‘小冯友兰’的希望。”

  开封聚协昌博物馆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国学的公益性传播,河南大学有着丰富人文底蕴。为继承和发扬国学传统,激发少年儿童热爱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聚协昌博物馆、河南大学与郑州誉久被服制造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此次经典背诵大赛。

 

大河报》侯镜如之子向河大捐赠家藏齐白石名画

新闻作者: 牛枚 董兰兰 文 李超然 摄影 2014-06-11

侯伯文先生(右)向河大捐赠齐白石画作

    本报开封讯6月7日,侯镜如之子侯伯文带着父亲的乡梓深情重返河南大学,在侯镜如家藏名画捐赠仪式上,向河南大学捐赠家藏齐白石名画,他说:“将白石老人画给父亲的真迹赠送给河南大学,是一个学生对母校的报答,也是物归原主。”

      侯伯文说,齐白石赠送给父亲的这幅画是其晚期作品,画上的南瓜、红豆寓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将画捐赠给河南大学,希望一代代河大学子在辛勤耕耘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画中还有三节竹子,寓意节节高升,“三”寓意福禄寿三星高照,也表达了父亲与河南大学的相遇是三生有幸。另一幅名画是模仿才子唐伯虎之师石田翁的画作,画家侯培显在作品上明确标出模仿字样,侯伯文十分赞赏这种尊重事实的行为,他希望河大学子们在学术研究上也能秉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勇往直前。

      7日上午,侯伯文出席河南大学201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并作为特邀代表为硕士毕业生援正流苏。下午,侯伯文及其夫人于祥符亲自为河大45位在读研究生颁奖。“侯镜如奖学金”设立十五年来,共资助了637位河大学子。

      90年前,侯镜如离开了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投笔从戎,投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批学员;20年前,侯镜如在弥留之际,仍忘不了、放不下乡梓情怀,嘱托子女捐款助学,回馈母校;15年前,侯伯文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在河南大学设立“侯镜如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在读研究生。

 

东方今报》河大招收 50 免费医学定向生

新闻作者: 东方今报 首席记者 赵媛 2014-06-04

      今年,河南大学招收50名医学定向生,河南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两个专业纳入本科一批招生,想学医的考生可以来了解下。

      河南大学今年继续面向河南省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招生(简称免费医学定向生),招生计划50名理科生。今年免费医学定向生的招生专业为临床医学,学历层次为本科,学制5年,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此类学生在读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毕业后须到基层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定向工作。

      报考免费医学定向生的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省一本线即可进行填报,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

      河南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两个专业从今年起纳入第一批次本科招生。这样一本批次招生的专业达到4个,还包括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设置于1994年,今年计划招生240人。药学专业设置于2001年,报考率、就业率、考研率一直喜人,今年计划招生100人。

 

东方今报》河大高招咨询服务已启动

新闻作者: 记者 陈伯辉 宋明增 通讯员 王佳宁 李想 2014-06-05

      东方今报开封讯6月1日,端午节假期未过,河南大学高招咨询服务大厅中的工作人员便已守候在电话前,开始了他们忙碌的工作。河南大学2014年高招咨询服务工作自6月1日起正式开始,招生办工作人员及来自各学院的40余名志愿者为考生及家长解答疑惑。

      河大招生办负责人介绍道,为确保高招咨询服务顺利进行,电话及现场咨询服务时间从上午8点持续到晚上10点,不间断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咨询。参与接线工作的志愿者提前接受了相关培训,为考生及家长解答今年招生专业设置、往年录取分数等一系列与高招录取有关的问题,加强了河大2014年高考招生政策的宣传。

      河南大学2014年高招咨询服务大厅位于明伦校区老行政楼二楼,在接受现场咨询的同时,开通了多部热线电话,有问题可拨打0371-22196686。除此之外。河南大学招生信息网( http://zs.henu.edu.cn/NCPortal/portal/guest/index )及河南大学招生办官方微博也会及时更新2014年高考招生相关政策信息,并接受考生的咨询。

 

东方今报 河南大学文博实践基地 周口成立

新闻作者: 东方今报 见习记者 于露 2014-06-06

      5月31日上午,“河南大学文博实践基地”在周口市博物馆举行揭牌仪式。仪式上,河南大学分别为周口市博物馆和华威民俗博物馆授牌。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张礼刚,周口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韩丽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副主任、文博教研室主任王运良,周口市华威民俗博物馆馆长杜忠义和周口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出席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上,周建山表示:“两家单位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文物研究、博物馆展示与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共同申报研究课题,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并同时积极配合河南大学的教学需要,搭建实践平台。”

      周建山还说:“周口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重地。周口市博物馆愿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为河南大学的教学、研究、实习提供便利,期待双方今后会有更深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合作,使双方都能从合作交流中受益。”

 

东方今报》河大一附院举行 2014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新闻作者: 记者 曹东方 通讯员 王雷 马艳艳 / 2014-06-09

      东方今报开封讯6月5日上午,河大一附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艺术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如图)。河大医学院党委书记郭甲社、一附院赵志军院长、党委书记王莹等领导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在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医学院党委书记郭甲社宣读了2014届本科生省级、校级优秀毕业生的名单。河大一附院副院长张双林宣读了《河南大学关于授予2014届口腔医学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定》。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毕业生身着学士学位服依次走上主席台接受学位授予。赵志军院长为毕业生正冠拨苏,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并与他们握手合影,王莹书记向他们表示祝贺。

 

东方今报》侯镜如之子向河大捐赠齐白石名画

新闻作者: 记者 陈伯辉 邱艳 / 文图  2014-06-10

 

 

记者陈伯辉邱艳/文图


  东方今报开封讯6月7日,侯镜如之子侯伯文带着父亲对母校的深情重返河南大学,出席河南大学201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并作为特邀代表为硕士毕业生援正流苏。下午,侯伯文及其夫人于祥符将家藏的两幅名画捐赠给河南大学,并亲自为河大45位在读研究生颁发奖学金。

捐赠仪式上,侯伯文亲自将两幅家藏名画摆放在展架上,一幅是齐白石送给他父亲侯镜如的晚期作品,另一幅是模仿才子唐伯虎之师石田翁的画作。侯伯文向河大学子介绍了两幅画作的内涵。

  他说:一幅是齐白石送给父亲的晚期作品,画上的南瓜、红豆寓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将这幅画捐赠给河南大学,希望一代代河大学子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在工作中都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画中三节竹子,寓意节节高升,也寓意福禄寿三星高照,更表达了父亲与河南大学的相遇是三生有幸。

另一幅是模仿才子唐伯虎之师石田翁的画作,画家侯培显在作品上明确标出模仿字样,这种尊重事实的行为也是河大学子在学术研究上应该秉承的精神,这也是侯伯文赠送此幅画的深意,他希望河大学子实事求是地做学术研究。

  侯镜如(1902~1994.10.25),号心朗,河南省永城市人,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89年3月至199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

  1999年,其子侯伯文秉承父亲遗愿在河南大学设立“侯镜如奖学金”,至今已15年,15年来“侯镜如奖学金”已经奖励了600多名品学兼优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郑州日报》河大今年招收 50 名医学定向生

新闻作者: 记者 王红 通讯员 王佳宁 2014-06-04

    本报讯(记者王红通讯员王佳宁)昨日,记者从河南大学招生办获悉,河南大学今年继续面向河南省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招生(简称免费医学定向生),招生计划50人,招生专业为临床医学,学制5年,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

      河大招生办副主任田歧立表示,招收免费医学定向生,旨在为农村基层地区培养输送专业医疗服务人才。本次招收的医学定向生并不局限于农村考生,只要有志于将来从事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考生,都可以报考。报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的考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今年河大将面向全省理科生招收50名免费医学定向生,文化成绩达到省一本线即可填报。

      据悉,学生录取并报到后,须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定向生在学制期满顺利毕业后,须服从安排到定向单位连续工作6年以上。同时,免费医学定向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并可领取生活补贴,除此之外,与普通学生一样,符合情况者,可以申请各类助学金和奖学金。

 

开封日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又引进一血液学博士

新闻作者: 记者 胡海娟  2014-06-04

      本报讯记者胡海娟报道近年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医院已先后引进了老年病学海归博士李东航教授、神经病学海归博士李新民教授、神经病学海归博士薛孟周教授、原北京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尹震教授等数十位海内外知名专家。日前,记者从河大一附院获悉,该院又引进我国权威血液病专家严匡华教授为该院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引领医院血液免疫风湿科发展,规划建设省内一流血液专科。同时,该院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技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协议,现已有百余人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出国交流学习。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快速、高品质提升了医院综合实力和学科建设水平,省内外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与日俱增,门诊量、住院病人数、群众满意度较上年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严匡华,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学专业硕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专业博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临床中心博士后,从事血液专业临床工作20多年,医学知识广博而精专,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擅长各种血液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现为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免疫风湿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理事、《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编委。

 

华夏综艺网》侯镜如之子向河大捐赠家藏齐白石名画

新闻作者:     2014-06-11 来源:《大河报

      本报开封讯6月7日,侯镜如之子侯伯文带着父亲的乡梓深情重返河南大学,在侯镜如家藏名画捐赠仪式上,向河南大学捐赠家藏齐白石名画,他说:“将白石老人画给父亲的真迹赠送给河南大学,是一个学生对母校的报答,也是物归原主。”

  侯伯文说,齐白石赠送给父亲的这幅画是其晚期作品,画上的南瓜、红豆寓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将画捐赠给河南大学,希望一代代河大学子在辛勤耕耘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画中还有三节竹子,寓意节节高升,“三”寓意福禄寿三星高照,也表达了父亲与河南大学的相遇是三生有幸。另一幅名画是模仿才子唐伯虎之师石田翁的画作,画家侯培显在作品上明确标出模仿字样,侯伯文十分赞赏这种尊重事实的行为,他希望河大学子们在学术研究上也能秉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勇往直前。

  7日上午,侯伯文出席河南大学201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并作为特邀代表为硕士毕业生援正流苏。下午,侯伯文及其夫人于祥符亲自为河大45位在读研究生颁奖。“侯镜如奖学金”设立十五年来,共资助了637位河大学子。

  90年前,侯镜如离开了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投笔从戎,投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批学员;20年前,侯镜如在弥留之际,仍忘不了、放不下乡梓情怀,嘱托子女捐款助学,回馈母校;15年前,侯伯文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在河南大学设立“侯镜如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在读研究生。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开封市领导在河大调研提出:名城带名校 名校促名城

新闻作者: 无  2014-06-09

      6月5日上午,开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孙继刚到河南大学调研。孙继刚一行看望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大学副校长、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宋纯鹏教授,并参观了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处。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孙继刚与河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梁晓夏,河南大学八个统战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踊跃发言,介绍了本党派、界别的人员构成、自身建设、参政议政、服务社会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情况。

  孙继刚高度评价河南大学统战工作。他指出,开封统战工作与河南大学密不可分,河南大学的人才资源为开封统战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开封作为河南省统战资源大市与河南大学统战人才资源宝库密不可分。他希望河南大学与开封市在今后发展中实现“名城带名校,名校促名城”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