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90后小伙儿5岁失去双臂 历时10年破亚洲记录

22.06.2018  11:21

有人说,人生就像游泳,只有不断拼搏,才能前进。90后泳者王金刚,对此更深有同感。5岁时不幸遭遇电击险些丧命,且失去了双臂。17岁那年,王金刚偶然看到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游泳项目,这让从小在水库边长大的他兴奋不已。他由此跟随母亲一起进入了平顶山体育运动学校开始学习游泳。从市游泳队到河南省残疾人游泳队,从国内比赛到残奥舞台,十年间他重获新生,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与意义。

“看着你比赛都想掉眼泪,决赛8个人,你是唯一没有双手的运动员。”从里约残奥会领奖台上走下来,教练对王金刚说的这句话令他印象十分深刻。十年来,这个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小伙儿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比赛中获得了大量的奖牌和证书。目前,王金刚还是亚洲200米个人混合泳记录保持者。

“当年被电击以后,整个家的天都塌了,还好后来遇到了我的教练马云鹏,把我推上了残奥会的领奖台。”河南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游泳训练馆内,王金刚正进行着日常训练。

如今,王金刚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残奥冠军班,接下来的目标是冲刺2020年东京残奥会游泳金牌。

目前,王金刚在河南省残疾人游泳队进行集训,图为王金刚在做出发示范,其帅气的入水姿势迎来其他队员的一致赞叹。

“刚失去手臂的时候,经常为穿不上衣服而懊恼,如今我觉得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的。”训练完以后,王金刚边用脚熟练的吃饭边说。

河南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游泳训练馆内,“肢残组”运动员正在做下水前的热身运动。据马云鹏教练介绍,“肢残组”目前共有17名运动员,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不过20来岁,而正是这些小将,在2017年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拿了9块金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泳池边放着运动员的拐杖等,虽然因残疾程度及运动医学分级的不同,行动或多有不便,但一旦跳入泳池,他们的身体便如鱼儿一样灵动。

陈雅雯,1996年出生于桐柏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10岁时,一场意外夺走了她的右臂。13岁那年,通过县残联推荐,陈雅雯第一次备战省残运会,开始接受系统的残疾人游泳训练。2014年举行的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陈雅雯一举包揽了100米蛙泳、100米仰泳和400米自由泳三个项目的金牌,并于今年4月份取得了美国残奥游泳公开赛第一名的傲人成绩。

除了日常的训练,河南省残联为学龄运动员们还安排有文化课学习,担任英语老师的正是陈雅雯。

“和队员们每天都在一起训练和生活,日子久了,我们平相处得比兄弟姐妹还要亲近,能教弟弟妹妹们一些知识我也很开心。”陈雅雯笑着说到。

“除了让孩子们锻炼身体,我们也会要求他们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后写日记,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文化能力和综合素养。”河南省残疾人游泳队的文化课教师何老师表示 。

泳池的另一边,与“肢残组”紧邻的还有一支游泳队正在紧锣密鼓的训练着。与“肢残组”不同的是,这支队伍的队员均为“视听障碍”与“智力障碍”。“这些孩子最大的才是99年出生,大部分都是00后的小鲜肉。”郭红岩教练打趣的说。

据郭红岩教练介绍,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去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招生,很多都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跟着她训练,“有的孩子跟我十年了,真的跟自己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图为队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郭红岩给出的手语指令。

郭红岩还曾是宁泽涛的启蒙教练,宁泽涛8岁时,通过他妈妈的朋友认识了郭教练。“第一次见宁泽涛的时候,就觉得这孩子眼睛里闪着那种聪明劲儿,用3天时间把14天的蛙泳教程学会了,随后我推荐他去了河南省游泳队,去了一年半便成为队里的尖子,过完14岁生日他便入伍了。如今看到他成为体坛明星我很替他开心。”

谈起与残疾人运动员结缘,还要追溯到1996年,“这个孩子会游泳,看能不能培养出来。”郑州市残联给郭红岩推荐了听力残疾运动员陈润峰,也就是从那开始,郭红岩向陈润峰学习了手语,并用学来的手语向其传授游泳技巧。时间长了,郭红岩便成了一名专职残疾人游泳教练。

若把人生比作游泳,它有风平浪静,便也会有惊涛骇浪。有一天,孩子们会从今日的训练泳池,游向更大的泳池,更大的竞技场。在那里,纵然他们肢体有所残缺、视听会有障碍,但在人们眼中,他们在水中如鱼儿般自在穿梭游弋、勇往直前的身影已然更加光彩夺目。他们也终会在游来游去的拼搏日子里,明白了命运的错失,收获了人生的意义。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