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河南部分产区连续降雨 小麦品质下降无法入库

16.08.2016  12:03

      连绵阴雨,给安徽、河南部分小麦主产区带来一片阴影,这已是连续两年出现因为天气灾害造成的夏粮卖难现象。化解卖粮难、让农户增产又增收,需要从激发市场积极性、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调整种植结构等方面多管齐下。

  家家户户粮仓冒尖,安徽、河南等省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今年麦收期间,连绵阴雨天气致使小麦不完善粒超标严重,打湿了农民的丰收梦。

  “农民送来的小麦,八成不达标,整车整车粮食被打回。”安徽阜阳市粮食局局长夏俊中说,当地小麦连年丰产,农民却没有因此增收。

  记者调查发现,化解卖粮难和收粮难的双重难题,我们的目光还应投射到更广袤的田野上。只有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阴雨天气致小麦品质难达标

  ——“一斤八毛,收购价格咋这么低?”

  ——“刘老哥,今年小麦品质太差了。”

  夏粮收购时节,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里店村老农刘培志一次又一次询问镇上的粮食经纪人,却总是失望而归。刘培志叹着气说:“价格太低了,舍不得卖。”

  与一般农户三五亩零散种植相比,种粮大户损失更多。看着满仓的粮食,安徽省阜阳市种粮大户葛翔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小麦品质差,实在不好卖,只能先在这儿堆着。有粮卖不出去,堵得人心慌。”

  葛翔一家今年共流转了7600亩土地种植小麦,亩产约950斤。“单从产量上看,收了720万斤,是个丰收年;可小麦普遍受灾,不完善粒最高达到40%,达不到国家最低入库标准,这个丰收不仅不增收,还亏了本。”葛翔说。

  夏俊中说,根据摸排,阜阳市只有约二成的小麦符合国家最低入库标准。

  安徽省粮食局调控处负责人桑成林介绍,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关键时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部分小麦因赤霉病和不完善粒超标等原因,超过了最低收购价小麦不完善粒含量必须在10%以内的标准,达不到政策性粮食收购标准。

  “今年受灾面很广,阜阳情况还不算最严重的。现在,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我们已要求各收储库点敞开收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小麦,充分发挥现有清理设备作用,在农民自愿前提下,尽力帮助整理小麦达标,及时收购入库。”桑成林说。

  不过,经过清理设备筛选后,会淘汰三成甚至更多的粮食,不少农民觉得不划算,因此不愿意卖粮。

  临泉县杨桥镇粮食经纪人张振红说,大部分农民还是觉得当前小麦收购价太低,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张振红提醒,大多数农户都采取传统方式堆放储存,一旦小麦受潮发霉,农民损失将更大。

   以奖代补激发市场积极性

  在河南兰考县仪封乡,种植大户房大庆一脸愁容,今年他承包的800多亩麦地中,有100多亩因遭遇赤霉病而几乎绝产。

  据农业专家分析,今年小麦发生大面积病害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在小麦的生长关键期和麦收时期气候异常。数据显示,河南省中南部地区的小麦发生赤霉病灾害较为严重,发生面积比上年同期多600万亩,是近4年来较重的一年。大部分地区减产30%—50%,受灾严重的地区减产程度达到50%以上,有的地块几乎绝产。

  小麦受灾,有的农民从保险公司得到了赔偿。据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统计,2016年,公司共承保小麦603.26万亩,农户参保55.68万户。目前小麦的测产及定损工作已接近完成,将为小麦保险支付9700万元的赔款。

  但由于农户的参保积极性并不高,更多的受灾农民只有自己承担损失。

  大量的不达标小麦,只有通过市场化收购予以消化。

  每到夏收季节,淮河两岸,成千上万名活跃在农村地区的粮食经纪人走家入户收粮,成为小麦收购的主力军。现年60岁的安徽太和县旧县镇何庄村村民丁贺武就是其中一员。

  “以前是敞开门,这边收上来那边就能卖掉;今年小麦品质这么差,大家都不敢敞开门收购。”丁贺武说,今年大多经纪人采取边收购边销售的方式。

  “以前各类市场化主体,分担了至少六成的收储压力。今年由于小麦品质不好,市场化主体没了积极性,加剧了卖粮难。”阜阳市粮食局副局长孙德清说。

  桑成林介绍,安徽省正鼓励动员粮食加工、饲料加工等企业入市,收购农民超标小麦,发挥多元市场主体的作用。目前,已经有阜南、定远等地出台奖励措施,鼓励社会化企业入市。

  皖东产粮大县定远日前出台了《定远县鼓励社会渠道积极入市收购不达标小麦的奖励办法》,对社会渠道收购超标小麦的市场主体予以奖励。在奖励之下,有市场化主体开始谨慎入市。

   调整种植结构寻“钱景”

  “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这种因为天气灾害造成的粮难卖现象,我们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将安徽省不完善粒含量10%—20%的小麦列入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桑成林说。一些农民也都怀着这种心态在等待。

  不过,也有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系统从业者认为,放宽小麦不完善粒质量标准,虽然能让农民的超标小麦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但是其弊端也十分明显。

  安徽一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相关人员介绍,由于品质严重下降,粮食加工企业并不愿意采购不完善粒超标小麦,“小麦品质差,加工成面粉,口感、质量肯定也差,消费者不认可。”

  有粮食系统从业者认为,如果国家连年放宽小麦不完善粒标准,将会加剧仓容紧缺的矛盾。他们建议,小麦保险应提标扩面,同时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化解夏粮收购两头难。

  在安徽小麦大面积受灾之际,临泉县杨桥镇刘大村种粮大户陈金由于种植了抗赤霉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小麦品质并未下降。阜阳市农委总农艺师杨庆芳说,根据摸排情况,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科技示范户的小麦品质、亩产普遍好于一般农户。

  此外,一些沿淮低洼地区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种粮食产量和效益都比较低,阜阳出台《沿淮地区粮改饲试点示范工作方案》,一些农民已经转变思路,不种粮食改种经济作物,效益良好。

  “连续两年受灾,给了我们很大的警醒。长期以来只是单纯追求数量上的丰产,以至于小麦丰产但实际并未丰收。”杨庆芳呼吁,在解决眼下难题之后,需要加大力度调整种植结构,开启农业生产新模式,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连续多年丰产之后,是时候从追求小麦产量转到更多追求农民增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