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脱贫致富须走专业化道路

19.09.2016  20:10
      脱贫攻坚成功的典型地区,无不摆脱了传统农业时代自给自足的固有藩篱,朝精细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掘金。

        摘红枣、挖红薯、收花生、采尖椒,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瓜果长廊、品民俗文化……中秋时节,在内黄县后河镇万亩枣园内,特有的田园风光和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吸引了许多城里人到此采摘游玩。近年来,当地政府将大枣资源与农家乐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帮助农民脱了贫致了富。

        5月26日,河南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省政府接连制订了关于精准扶贫的“5个办法”、“5个实施方案”,对我省的脱贫攻坚进行了系统、全面、立体的“顶层设计”,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新的强劲动力,让更多贫穷的父老乡亲实现了脱贫致富,越来越多像内黄县后河镇这样的过去相对贫困地区,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然而,解决区域内整体贫困现象,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些地区的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依然走得格外艰辛。笔者认识一位林州农民朋友,他吃苦耐劳、刚毅勇敢、勤奋好学,血液里流淌着太行山的浑厚品格,他开垦了一小片荒山,主要借助一辆三轮摩托车搬运材料,在半山腰上盖起了一排小平房,砌墙垒瓦,牵电线、走水管,完全自己一手操办,还收拾了一亩荒地种菜,夫妻二人吃在山里、住在山里,每日起早贪黑在这排平房里养兔、养鸡、养猪,同时还承包了十多里山路外的十几亩田地。这样勤劳的人没理由致不了富,然而笔者再去看望他时,发现猪栏几乎空了,兔房也改做他用。他告诉笔者,生猪收购价跌得厉害,在当地,兔肉也才几块钱一斤,几乎都是赔本……岁月的沧桑过早地爬上他的额头,而他实际才五十出头。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地区的人们之所以贫困,并不是因为好逸恶劳,相反,他们勤劳俭朴,而且在生产劳动中,掌握多种技能。但他们为何离致富目标还相隔太远?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部分农村人口未能脱贫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优势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从而使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传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同时可以是泥瓦匠、电工、缝纫师、花匠,很多农户不仅是农产品生产商,而且还兼销售商,比如农户养兔子只需要30%的时间,但是卖兔子花掉其70%的时间。自给自足,导致劳动效率低,加之信息闭塞,未能有效针对市场提供供给,这是形成贫穷困局的重要原因。

        脱贫致富须走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脱贫攻坚成功的典型地区,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或依托特色经济、或实施创业园区,无不摆脱了传统农业时代自给自足的固有藩篱,朝精细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掘金。政府和贫困户应共同努力,朝更为精准的方向发力,让农产品及其衍生物成为商品经济大循环中一个有效组成,让贫困人口越来越融入整个社会分工体系,致富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