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河南老兵获习近平亲颁纪念章 老兵热泪盈眶

03.09.2015  09:30

4位河南老兵获习近平亲颁纪念章

其中有“飞虎队员”李占瑞,今天他将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

李占瑞,1920年12月出生河南新乡,父亲是铁路工人。 1942年毕业于“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后编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中国空军第一大队三中队”,他曾在印度、缅甸、泰国、老挝等国上空多次与日军交战。 1948年,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李占瑞突破重重封锁,回到河南,在郑州铁路机务段做检修工30多年,直到退休。

刘玉堂,1910年11月6日生于陕西华县贫农家庭。1935年,经同学介绍入党,后来加入陕北红军。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担任过民运科长、营指导员、负责粮食供应的师财经队长,在南征北战中战功赫赫。解放战争结束后,西北军政委员会为他颁发了“人民功臣”勋章。 1950年3月,刘玉堂从部队转业到最高人民法院当审判员。 1978年4月,刘玉堂被任命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9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30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在获得本次殊荣的30人代表中,有4位河南人。他们是:刘汉生、赵东宛、万海峰、李占瑞。其中,作为健在的河南唯一“飞虎老兵”,李占瑞曾接受过本报多次采访。昨天在郑州,省领导还为一位105岁老红军刘玉堂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让我们走近这两位老人,听听他们的传奇故事。

飞虎队”李占瑞:95岁

现居郑州,获习近平亲颁纪念章时,热泪盈眶

他是健在的河南唯一“飞虎老兵

抗战老兵李占瑞不仅是咱老乡,他与《郑州晚报》特别有渊源。他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中一员,但之前鲜为人知。

2012年,本报《昔日重来》栏目记者走进当时他在黄河路黄鹤小区的陋室。8月24日,本报以《曾经走出国门血战长空痛击日寇》为题,报道了老人的传奇经历,是全国最早报道他的媒体。

文章发表后,写过《我认识的鬼子兵》的作家方军专程到郑州采访老人,因为当时他正在写作《最后的飞虎老兵》一书,走访多位在世的飞虎队老兵,通过本报他找到了李占瑞。最终确认,李占瑞是健在的河南唯一的“飞虎老兵”。

老人的讲述,令方军肃然起敬,与老人依依惜别时,李占瑞郑重地说:“你是作家,请通过你的笔和照相机,告诉千千万万的读者,国难当头我们曾经挺身而出,为国作战!

我和哥哥谁能活着回来,谁给你们尽孝”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新乡读初三的李占瑞决定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他从报纸上看到贵阳一所防空学校在漯河的招生,想去试一试。

出门前,他对父母说:“忠孝不能两全,没有国哪有家,好男儿就要从军,你们多保重。如果抗战胜利了,我和哥哥谁能活着回来,谁给你们尽孝!”顺利通过考试后,他随学校辗转到长沙、常德、桂林等地。一年后,兄弟俩见过一面,没想这次分别成了永别。

1939年,李占瑞正好赶上一所空军学校招飞行士。2000多人报名,最后只录取了2个,李占瑞就是其中之一,毕业后他又继续深造,如饥似渴地学习英语、游泳、吊环及各项空军军事技能。国难当头,他们必须尽快掌握本领,投入实战。

从1942年到1945年,李占瑞在印度以及国内无数次执行轰炸日军任务、亲自炸毁日军修筑的三座桥梁以及运载日军军火的火车,因战功卓著被授予过二等功、三等功。

1948年,他回到家乡,主动要求到铁路上当一名技术工人。从此,他在郑州铁路机务段做检修工30多年,直到退休。

一曲抗战歌唱罢,他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2013年7月,本报开始进行“寻找抗战老兵”大型摄影报道,记者再次采访老人时,他已经搬家了,但他依然激情满怀,一讲空战就激动万分。比如讲俯冲投弹时,他会大声喊着:“呜呜!投弹手准备投弹!投弹完毕?我准备拉起!”他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模拟飞行,让担心他健康的儿子李双庆急忙拦住。

我们离开时,老人在我们身后大声唱中、英文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今年8月15日,在郑州举行的“河南70位抗战老兵郑州聚会”活动上,95岁高龄、精神矍铄的李占瑞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当年的抗日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一曲唱罢,他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赢得满堂喝彩,掌声雷动。

获颁纪念章时,他已热泪盈眶

一周前,李占瑞家接到通知作为河南抗战老兵的代表,受邀到北京观礼。当时,无论是李占瑞本人还是他的家人都不太相信。直到9月1日早晨,在相关领导的送行下,李双庆夫妇陪同父亲乘坐高铁奔赴首都时,他们才确信,这是真的!

更让李占瑞一家意想不到的是,老人成为获颁抗战70周年纪念章的30人代表之一,而且是习总书记亲自颁发。

昨日19点半,记者与李双庆取得联系。老人正在休息,当时在场的李双庆介绍:“习总书记很亲切,给父亲颁发时,还简单询问父亲的情况,说‘您辛苦了!你们功劳很大!’与父亲亲切握手。父亲当时热泪盈眶。

在9月3日的阅兵式上,李占瑞和其他各省老兵代表一共4人,将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国家领导人一起观看阅兵,这又是一项至高荣誉。我们在郑州遥祝老人好好休息,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展示河南抗战老兵的风采。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文/图

老红军刘玉堂:105岁

现居郑州,昨天省领导为他颁发纪念章

一天吃五顿饭,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刘玉堂住在顺河路一个小区里,这几天,他的窗外一直都是红旗飘飘。

知道9月3日阅兵,两天前就在家插上了红旗。每年国庆节、春节、五一,他都会把红旗插在窗户上。”刘玉堂的儿媳说。

昨天上午,河南省领导慰问了这位老红军,并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其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好,好,一天五顿饭呢……”昨天上午,看到前来的领导询问他身体怎么样?吃饭如何时,刘玉堂老人笑答。

坐在沙发上的刘玉堂老人身材虽有些瘦削,但思路清晰。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抗战历史,开创祖国未来”……谈话中,老人还拿出了9月1日晚上和9月2日早上写好的4幅毛笔字。

老人家是我们法院的宝贵财富,希望老人能健康长寿。”省高院院长张立勇握住刘玉堂老人的手说。

张立勇将一枚纪念章授予刘玉堂。这枚纪念章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上写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那是老人在西北军当团长时的照片。”刘玉堂儿媳指着桌子上摆着的一张黑白旧照片说道,照片上的他还是个年轻小伙。

公正审判,他曾审过杀害李大钊、刘胡兰的凶手

据张立勇介绍,刘玉堂担任最高法院审判员时,办理民事、刑事案件700多起,没有一起冤假错案。

1950年3月,刘玉堂从部队转业到最高人民法院当审判员。他从民事案件办起,房屋纠纷、债务纠纷、土地纠纷,几起案件办下来,都获得了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认可,这给他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他也慢慢悟出:不仅要有人证物证,还要有颗公心,在当时法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样能做到公正审判。

1958年,刘玉堂开始负责刑事案件的审理,大部分是死刑复核案,其中包括核准判处杀害李大钊和刘胡兰烈士凶手的死刑。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绞刑处决,同时被绞刑处决的还有19位革命志士。是谁杀害了李大钊?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历史悬案几近成谜。

据刘玉堂回忆,新中国成立后,据有案可查,直接受王振南迫害的共产党员和非党革命志士有180多人,被杀害的有34人,其中,包括李大钊。

在大量证据面前,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王振南死刑,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作为核准此案的法官,刘玉堂等人书面审理后认为,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扎实,于是作出了核准王振南死刑的决定。1957年12月13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有近千人参加的公开审判,依法对王振南执行死刑。

同样,因叛徒告密,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并被杀害一案,当时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此案的刘玉堂依据确凿的证据,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反革命分子石五则的死刑判决。1963年2月14日,石五则被执行枪决。至此,刘胡兰等七烈士惨案的侦破和处理工作全部结束。

我这一生,最高兴的是没办过错案

1978年4月,刘玉堂被任命为河南省高院副院长,主管刑事案件的审理和人事工作,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平反冤假错案。

1983年,刘玉堂离休。他依然关注法院的工作,总说:“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一个人,如果不随着时代前进,那他就落伍了。

老人在生活上很简朴,吃饭坚持八分饱,一顿饭有一个肉菜,他就念叨说‘吃了一顿丰盛的饭’。”采访中,老人的儿媳透露了他的养生秘诀。

我这一生,最高兴的是没办过错案。”据介绍,这是老人觉得最高兴的事,也没少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炫耀”来着。

如今,已105岁高龄的刘玉堂老人仍不忘看些法律方面的书籍,还经常看报、写毛笔字,有时候也会和来家里看望他的年轻法官们聊些法院的新东西。

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实习生 闫淑鑫 文/图

线索提供 乔良

获习近平亲颁纪念章30人代表名单

刘汉生 1910年3月出生,原电力部正部级离休干部。“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工作,曾在中共直南特委、冀鲁豫地区组建抗日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李力安 1920年7月出生,原中顾委秘书长、黑龙江省委原书记。曾在山西省五台县、盂平县从事抗日战争。

安志文 1919年3月出生,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曾在中共陕甘宁边区区委、绥德地委、西北局从事抗日斗争。

赵东宛 1926年10月出生,原人事部部长。曾在东北民主联军野战医院从事抗日斗争。

庄炎林 1921年11月出生,中国侨联原主席。曾在广西从事抗日斗争。

吴庆彤 1924年10月出生,国务院参事室原主任。曾在冀中军区、晋察冀野战军从事抗日战争。

万海峰 1920年9月出生,原中顾委委员、成都军区原政委。参加了黄桥战役、反“扫荡”和对日大反攻作战。

蒋顺学 1926年6月出生,军事科学院原院长。曾在八路军三纵队南进支队工作,参加了冀中和冀鲁豫地区对日作战。

刘振华 1921年7月出生,北京军区原政委。参加了泰山地区冬季反“扫荡”、鲁中地区秋季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朱光 1922年11月出生,空军原政委。参加了冀鲁豫边区三次反“扫荡”、崔村等战役战斗。

魏金山 1927年4月出生,海军原政委。曾在八路军胶东军区参加对日作战。

于丁 1916年12月出生,原军委装甲兵副政委。曾在抗日军政大学和八路军三五九旅工作,参加了反“扫荡”和对日大反攻作战。

梁斌 1919年出生,红军老战士。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等对日作战。

史保东 1926年10月出生,新四军老战士。参加了兴化战斗等对日作战。

孙庭江 1914年12月出生,八路军老战士。参加了收复同定县城、沂水县城等对日作战。

李占瑞 抗战老兵。先后在印度、缅甸、泰国等地参加对日空战。

林上元 1924年2月出生,抗战将领林薰南将军的儿子。林薰南将军筹划指挥了粤北会战、曲江保卫战等战役。

佟荣芳 1926年6月出生,著名抗日英烈佟麟阁将军的儿子。佟麟阁将军率部奋勇抵抗日军侵略,壮烈殉国。

陈立人 1949年3月出生,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的长孙。陈嘉庚先生带领南洋华侨积极支援祖国抗战。

张素久 1935年出生,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的女儿。张治中将军率部参加了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等战斗。

马·阿·加列耶夫 92岁,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委会成员。苏联红军老战士,参加了解放牡丹江等战斗。

陈香梅 1925年6月出生,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纳德将军组建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并肩抗击日军侵略。

小林宽澄 96岁,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参加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积极进行反战宣传。

塔·戈·舒德洛 88岁,俄中友协理事、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委会副主席。苏联红军老战士,参加了解放沈阳等战斗。

杰·温雅德 92岁,原美国空军运输大队驼峰航线飞行员。曾频繁往返在驼峰航线上,向中国运输食品、炮弹等物资。

尤·尼·亚斯涅夫 92岁,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委会成员。苏联红军老战士,参加了解放中国东北的战斗。

约瑟夫·史迪威 76岁,原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孙子。史迪威将军在任期间,协助中国政府与人民抗击日本侵略。

托马斯·拉贝 64岁,德国友人约翰·拉贝的孙子。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担任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奋力保护中国难民。

苏曼加拉·博卡 62岁,印度友人柯棣华医生的侄女。柯棣华医生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马克·威廉·白求恩 35岁,加拿大友人白求恩医生堂孙。诺尔曼·白求恩同志率领医疗队到中国支持抗日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