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神秘兵工厂建在伏牛山麓 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27.10.2014  11:39

资料图片

“三线”建设,曾经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从1964年开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国家在河南等13个省份的崇山峻岭间展开了规模巨大的“三线”建设。河南南召、鲁山、济源等地的深山腹地就布局有国营红阳机械厂、531工程等诸多军工企业。它们曾极其神秘,出于保密需要,这些生产炮弹等武器的企业,对外都有自己的代号;它们曾一度辉煌,一个军工企业就是一座功能完备的“军工城”。为了记下“三线”建设者的青春和暮年,也为了让人们了解到这些军工企业的繁华和落寞。从今天开始,东方今报《非常档案》栏目独家推出《回望“三线”建设50年》系列报道。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这句口号在中国家喻户晓,与之匹配的还有“好人好马上三线”、“深挖洞、广积粮”等口号。在那股发端于1964年、延续至1980年的“三线”建设洪流中,河南境内建成了200个左右的军工企业和工程。

◎“531印记”

10月17日上午,72岁的张振刚从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特钢)废钢车间前的涵洞下经过时,依稀可见上边镌刻着的毛体字。

寥寥五个繁体字,勾起了退休职工张振刚对那段特殊岁月的眷恋之情。

中原特钢所在地是原国家531工程总指挥部一分部厂区,位于济源市西部王屋山脚下。这里两山夹峙,一条河流穿厂区而过。该工程是1970年国家上马的一个大型军工企业,最初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原计划建成13个分指挥部,一分部和四分部建成后,其他在建的分部,因为林彪的死亡而相续下马。

一分部兵工内部番号是“国营5147厂”,对外称为“国营长征机械厂”,厂长为地市级待遇。四分部兵工内部番号为“国营5127厂”,对外称为“国营新华机械厂”。

2004年12月,脱胎于一分部的中原特殊钢厂,整体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6月,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虽然企业名字数次更换,但中原特钢仍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一家子公司。

如今,张振刚仍习惯称中原特钢为“531”。众多的老式厂房和早已过时的标语,是531工程留给张振刚、留给“三线”建设者的特殊印记。

◎“好人好马上三线”

有人梳理建国60年中国流行语发现,“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1964年的流行语。

1964年5月之后,由于苏、美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央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地区: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提出重点开发和建设中西部地区的“三线”地域,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由此展开。

据不完全统计,“三线”建设自1964年至1980年历时17年,涉及我国中西部13个省、市、自治区,国家累计投资2052亿元,先后安排了1100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国家对河南投资高达109亿元,建设了200个左右的大中型骨干项目。

地处伏牛山腹地的鲁山县,被国防部秘密定为“战争及紧急状态指挥中心”,简称“07号基地”。

布局在鲁山的军工企业共有10家,占地5278亩。另外,鲁山还建有飞机场、地下指挥中心、红旗医院、国营259储备库、油库、军械库等战备工程。

那时,南召县的军工企业以云阳镇为核心建成了国营红阳机械厂、国营红宇机械厂、国营向东机械厂。而方城县则建成了国营中南机械厂,邓州建成了国营星光仪器厂,镇平建有国营华夏仪器厂和国营云光仪器厂等一批隶属于国家的军工企业。

◎河南的“小三线”

“三线”建设,有“大三线”和“小三线”之分。

隶属于机械工业部的企业俗称“大三线”,省属地方军事工业,俗称“小三线”。

根据中央部署,省委、省军区确定1965年至1966年在豫西伏牛山东麓的鲁山、南召、宜阳等县境内布局和建设8个轻武器及弹药工厂,同时还规划建设与之配套的项目。

于是,轻机枪厂、枪弹厂、工具厂、铸锻厂、红旗医院6个项目建在了鲁山;迫击炮厂、迫击炮弹厂建在了南召;手榴弹厂、硝铵厂、雷管导火索厂建在了宜阳。

遵照 “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河南把保密性较强的轻武器及弹药工厂,规划建在较为隐蔽的山区,把服务性工厂设在半山区或交通便利的县城附近。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1969年底,12个河南地方军工企业和一个战备医院基本建成。当时,第七机械工业部也为这些兵工厂拟定了工厂代号。

◎三线老厂“军转民”

短短几年内,南召、鲁山等地的大山深处崛起了一座座“军工城”。

一个军工企业,就是一个城市部落。每个企业除有大规模的住宿楼和厂房外,还有各自的文化宫、电影院、溜冰场、游泳池、舞厅、医院、学校、招待所、邮局、银行等配套设施。一些建筑,已经成为刻有那个年代鲜明印记的工业遗产。

1980年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缓和,河南军工企业开始“军转民”。它们利用军工设备和技术,生产出了汽车零部件、光学电子、民爆器材、感光器材等一大批优势产品。

1984年3月份,河南省“三线”调整改造工作拉开序幕,开始把位于深山区的“三线”单位整体搬迁到中心城市。经过20年的努力,我省先后对39个项目进行了调整,从山区迁出“三线”职工4万多人。

2003年,根据国家军工企业改革脱困的精神,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除个别企业进行改制外,其他地方军工全部实施政策性破产。至此,河南地方军工退出了历史舞台。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一些军工企业,也在转型升级。

1989年,国营中南机械厂开始“军转民”。如今,更名后的中南钻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造金刚石产量,居世界第一;2010年6月,集特种钢材冶炼、锻造、加工为一体的中原特钢成功上市;南阳市依托星光厂、华夏厂和云光厂等光学军工企业的优势,形成了一个以河南中光学集团为龙头的光电产业群。

□东方今报记者 殷晓章/文图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