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的田间坚守——记河南省项城市农技站站长王立华

24.12.2015  11:55

        光明日报讯  (记者  李慧)“每次粮食产量提升,都让我有一种成就感,农民的粮食增产也让我感到欣慰。”谈到今年的粮食丰收,32年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 河南 省项城市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立华说。
            1983年,毕业于河南百泉农业专科学校的王立华响应“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项城范集乡农技站。上班第一天,他便骑上自行车,投入到农技推广一线。挎包里装满了宣传资料,一村一村走访调查,了解农业生产情况。一个多月时间,他走遍了范集乡28个行政村,并对全乡田块取1000多个土样进行化验。
            怎样帮助老百姓提升粮食产量,是王立华心中的一块石头。为此,刚工作不久的他就在范集乡农场建起了农技推广的第一块试验田。他一心扑在试验田里。第二年,试验田小麦亩产就由原来的320公斤提高到452公斤,当时这个产量为他在产粮大区周口市夺得小麦单产第一名。
            自此,王立华在整个项城市成了名人,不久他便收到县城内多个局委抛出的“橄榄枝”。“我是搞农业的,每天都是在农田里给老百姓指导农业生产。能让老百姓多打粮,就是我的信念。”王立华多次婉拒邀请,放弃了到更好单位工作的机会。
            王立华长期坚持在基层,32年来,他先后为项城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17项,累计推广面积8000多万亩次,产生经济效益20多亿元;累计直接培训技术人员2万多人次,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他先后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装有多少对农民的真情”,这是挂在王立华嘴边的一句话,简单而平凡,这也是他常年在农村“”,对脚下黄土地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多年来,王立华总是随身带着农技服务联系卡,将自己的手机号作为技术热线,走到哪儿发到哪儿,许多农民都熟记他的手机号,有问题直接打电话向他求助。每年他接受电话咨询1000多个,一天最多时有十多个。“一个电话打过去,王站长很快就能来田间指导。当天能来的,他决不会拖到第二天。”项城市季丰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东升说。
            怀揣着儿时的梦想,王立华努力让农业发展、粮食丰收,让更多的人不再挨饿。如今,王立华已把自己沉淀在项城市县乡两级农技站里,在田间与农民接触,热情不减,激情不退,追求不变。(摘编:张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