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涉农资金“投”出改革新红利

16.05.2016  23:27
      河南省财政资金的新用法,为涉农企业增添了发展的新底气。

        “过去我们从财政领补贴,现在是财政投入变股权投资。”5月12日,开封天源面业公司董事长赵志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样的钱,不一样的花法,让企业“脱了胎换了骨”。

        位于尉氏县的天源面业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往申请到的财政补贴金额不大。“解渴不挡饥,”不能解决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作为“股权”的财政资金投出了大手笔:2500万元。国有独资企业、河南农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财政资金的代表,投资并占到天源面业全部股份的12.9%。

        补助变股权,让天源面业这个开了十几年的“夫妻店”一下子规范了起来:企业不仅树立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完善了财务、内控等制度,由私营企业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前几天还召开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股东大会。

        财政资金的市场化运作,让天源面业脱掉了土气,迎来了财气。“不仅银行贷款加大了投放,今年春节过后,河南的豫粮集团、重庆的重粮集团以及广东省储备粮总公司都找上门来,和咱们谈合作呢!”赵志勇说。

        给天源面业这样的涉农企业带来发展新红利,正是我省财政资金供给侧改革的初衷。从2015年开始,我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股权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目前是全国唯一一家经过批准的试点省份。

        参与改革的企业无需经过审批可以直接申报,由第三方机构开展尽职调查、风险评估等,财政资金用市场的标准来判断是否投资。

        投出去而不是补出去的财政资金,既讲效率,又讲回报:财政股权投资基金专门设置“一般不超过7年”的投资期限,以及“通过企业上市、股权转让、其他股东回购”的退出机制。

        “企业通过出让股权获取财政投资是用市场的办法花财政的钱。”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庞学孟说,这不仅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更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我省的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做到了“高效、规范、专业”。截至今年3月份,和天源面业一起获得财政股权基金直投的11家企业新增银行贷款86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亿元,撬动基金管理公司投资6100万元。在财政股权投资基金的帮扶下,一些企业开始主动对接资本市场,积极谋求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