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4.11.2015  10:15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由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组织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于2012年10月开始进行,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我省可移动文物家底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根据普查结果,全省529家国有单位共收藏文物230余万件(套),数量之多在全国位居前列。

作为传统考古大省,我省不仅拥有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也数目庞大。经调查,全省共有529家国有单位收藏有文物,其中290家为文物系统外单位。目前文物收藏量较大的系统外单位普查工作总体进展顺利,省图书馆已完成31242片古籍雕版除尘清理、上架入柜、统计等工作;省文史馆收藏的17000张拓片登录进程过半;河南农业大学受省文物局委托,牵头承担全省馆藏自然类藏品标本的采集登录工作,对6所高校进行业务指导,已采集登录自然类藏品标本2万余件。

自普查启动以来,我省在完成好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登录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省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开展普查相关调研课题,丰富普查内容,深化普查成果,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格局。

据介绍,普查启动之初,我省即针对各博物馆、纪念馆等部署开展文物藏品清库建档工作,结合普查文物认定对近年来新入藏文物进行鉴定定级。目前,各省辖市的初步鉴定定级工作全面完成,省级普查办专家组已完成郑州等15个省辖市118个文物收藏单位的13757件套文物的鉴定定级复核工作,进一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有近2万件离开原地、分布于田野的零散石刻碑刻,没有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点,也未纳入馆藏文物保管范畴,缺乏切实的保护措施,保存状况堪忧,我省以此次普查为契机,在18个省辖市市区和108个县域全面推进零散石刻集中保管工作,目前全省已集中保管零散石刻碑刻1万余件,有效地保障了文物资源的完整性。

据悉,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计划,2016年年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全部结束,之后将公布全国可移动文物名录,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