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发布《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的报道

29.07.2015  14:38

 

          河南卫视《中原午报》7月24日

      在线观看地址: http://tv.cntv.cn/video/C11110/c2775e34f2083ddfef9be2ad0a4e5c44

         

 

 

 

河南日报》7月25日03版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发布
                                                                    我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本报讯(记者温小娟)7月23日下午,《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报告》是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主要从公共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方面分析我省社会治理的总体形势,报告指出我省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第二部分为专题报告,主要包括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社会治理评价等;第三部分为案例报告。
      发布会上,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志龙教授介绍了《报告》呈现的一些研究结论:
      ——社会安全形势趋势向好。2013年,河南省万人刑事案件率为25.22%,显著低于全国的48.49%;河南省万人犯罪率为7.53%,低于全国的8.51%。总体来看,河南省社会治安形势优于全国水平,相对平稳。
      同时,我省生产安全事故减少。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发生生产安全伤亡事故总数从2012年的10775起减少到2013年的10394起,减少了3.54%。
      ——群众维权更加理性。《报告》显示,2013年,我省调解的纠纷总量比2012年少了24023件。在十大纠纷类型中,仅有征地拆迁纠纷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数量出现增长。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理性维权倾向明显,居民化解矛盾形式相对平和,当居民的正当利益受到侵害时,更多人倾向于选择找村(居)委会协调、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或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此外,群众对矛盾化解满意度总体较高。从调查结果看,仅有近1/8的居民表示“不满意”。
      ——人均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教育支出占比GDP未达4%。《报告》显示,2013年,河南省社会保障和就业的人均财政支出为777.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7.8元,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一位。河南省教育人均财政支出为1244.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35.6元,居中部六省第二位。河南省医疗卫生人均财政支出为523.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2.8元,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二位。
      2013年河南省教育财政支出居中部六省第二位,但仍没达到国家规定的占GDP4%的要求,占GDP的3.6%。因此,河南省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同时,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在调查中,群众社会公平感较低,仅30.3%的居民认为“公平”。
      ——全省城镇化质量最高的是郑州。《报告》显示,综合社会发展因子、基础设施建设因子、减排因子、节能因子、环保因子、公共服务供给因子六类主成分因子进行分析,郑州市城镇化质量最高,济源、三门峡紧随其后,排名最后的是商丘。
      ——全省各地社会阶层结构差异大。数据显示,郑州市的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比重最高,而农业劳动者阶层比重最低,各地社会阶层结构差异大。
      《报告》认为,社会治理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形成社会治理“协同共治”;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加强公民权利保障,凸显社会治理公平诉求。

 

 

郑州日报》7月24日A12版

                                                          《2015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公布

      本报讯 (采访人员 王红)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水平究竟咋样?昨日,我省社会治理方面的系统研究报告——《2015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在郑州大学新鲜“出炉”。

  《报告》依据2014年7月~8月开展的河南省城市、农村社会治理综合调查,同年11月~12月开展的河南省居民幸福感调查,以及全国、河南省及各地、市统计年鉴以及围绕发展报告开展的专项调查,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了河南省社会治理的总体形势。

  据介绍,《报告》出自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由郑州大学牵头,协同单位包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及河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共安全居民总体评价较高

  报告显示,河南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尤其是河南社会治安形势优于全国水平。

  从全国平均情况来看,2013年,河南省万人刑事案件率为25.22%,显著低于全国的48.49%;河南省万人犯罪率为7.53%,显著低于全国的8.15%。总体看来,河南社会治安形势优于全国水平,相对平稳。在生产安全领域,与2012年的数据相比,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显著改善,发生伤亡事故总数从2012年的10775起减少到2013年的10394起,减少了3.54%。

  此外,在调查的4051个样本中,关于“本地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问题,9.38%的居民认为非常好;40.41%的居民认为比较好;35.57%的居民认为一般……总体看来,居民对公共安全评价较高。

  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

  从我省调解的民间纠纷发生总量上来看,2013年调解的纠纷总量比2012年少了24023件。

  从不同纠纷类型来看,排在前列的十大民间纠纷依次是: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合同、损害赔偿、生产经营、山林土地、征地拆迁、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劳动争议纠纷。

  其中,十大民间纠纷中,除了征地拆迁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数量呈现增长态势之外,其他类型的纠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社会组织总数达到2.7万

  2014年,我省社会组织增长速度达18.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11.02%的增长速度。河南省社会组织数量达2723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000家,社会组织总数在中部六省中居首位。

  不过,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从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来看,河南仅为2.88,在中部六省中处于最后一位,而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山西省和江西省的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分别达到4.53、3.7、3.48、3.29、3.13。

  此外,我省三类社会组织登记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14年底,我省社会团体数量达11158个,增幅3.15%;民办非企业15976个,增幅32.38%;基金会104个,增幅6.12%。专家表示,河南省社会组织,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郑州社会发展质量居首位

  统计显示,社会发展质量包括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及城市公共服务等具体指标,代表了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报告显示,我省社会发展质量得分排名前7的城市依次是:郑州、济源、三门峡、洛阳、焦作、鹤壁、新乡。其中,郑州社会发展质量得分远超省内其他地市。

  人均公共服务支出排名靠后

  去年,在很多方面,河南变化有目共睹,但人均公共服务财政预算支出在中部六省排名靠后。

  2013年,河南省社会保障和就业人均财政支出777元,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7.8元;科技人均财政支出85元,不达全国平均水平199.5元的一半;教育人均财政支出1244.6元,低于全国水平1535.6元;医疗卫生人均财政支出523.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2.8元。

 

 

河南商报》7月24日A06版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发布,我省治安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公共服务满意度 济源第一郑州第七
河南商报记者吴静

      我省社会治安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济源市民对当地公共服务最满意,郑州在18个省辖市中排第七;我省社会结构正从“倒钉子形”向“金字塔形”转变……

      昨天,《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在郑州大学发布。《报告》由郑大党委书记郑永扣任主编,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编写。

      郑州的事故发生率最高

      我省社会治安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我省万人刑事案件率为25.22%,显著低于全国的48.49%;我省万人犯罪率为7.53%,低于全国的8.51%。

      但我省生活安全情况不容乐观。从我省18个省辖市的10万人事故发生率来看,最低的是商丘市,为5.8起;郑州市最高,为36.8起。

        2013年,火灾事故发生最多的是郑州,最少的是济源。从万人火灾事故发生率来看,最低的是商丘,第二低是周口,最多的是郑州。居民对本地食品安全的评价,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居民认为当地食品安全状况好。

      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较少

      2013年,我省社会保障和就业的人均财政支出为777.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7.8元,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一位。

      我省教育人均财政支出为1244.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35.6元,居中部六省第二位。我省医疗卫生人均财政支出为523.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2.8元,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二位。

      2013年我省教育财政支出居中部六省第二位,但仍没达到国家规定的占GDP4%的要求,占GDP的3.6%。

      调查对各城市居民对教育服务、就业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交通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等6项进行了打分,报告对居民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名。

      市民对当地公共服务满意度最高的是济源(83.2分),其次为濮阳(77.1分),第三名为洛阳(70.3分),郑州(66.3分)排行第七,周口(58.0分)垫底。

      社会结构转向“金字塔形

      报告副主编郑志龙介绍,以2000年的人口抽样数据为基础,发现我省是典型的“倒钉子形”结构形态。

      “倒钉子形”在底部是长长的“一横”,代表农业劳动者;代表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中产阶层,如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比重都很低。

      郑志龙介绍,2010年数据则显示,河南的社会阶层结构已开始由“倒钉子形”向“金字塔形”转变。

      但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应是中产阶层占多数的“橄榄形”结构。一个稳定的符合现代社会结构的“中产社会”在河南省的形成尚需时日。

      郑志龙说,根据2010年的全国数据,农业劳动者的比重是48.4%,产业工人占22.5%,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6.2%,办事人员占4.3%,其余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从形态上看,全国的阶层结构已经具备典型的“金字塔”形状。

 

 

人民网-河南分网7月24日

                                        河南社会治理报告发布:征地拆迁纠纷增 矛盾总量减

  核心提示:河南省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征地拆迁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显著增加,居民法治建设满意度较高,社会治安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社会结构正从“倒钉子形”向“金字塔形”转变。
人民网郑州7月24日专电 河南省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征地拆迁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显著增加,居民法治建设满意度较高,社会治安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社会结构正从“倒钉子形”向“金字塔形”转变。

      昨天,《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在郑州大学发布。《报告》由郑大党委书记郑永扣任主编,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编写。

      《报告》依据2014年7月~8月开展的河南省城市、农村社会治理综合调查,同年11月~12月开展的河南省居民幸福感调查,以及全国、河南省及各地、市统计年鉴以及围绕发展报告开展的专项调查,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了河南省社会治理的总体形势。

      征地拆迁纠纷数增长 纠纷总量减少

      从河南省调解的民间纠纷发生总量上来看,2013年调解的纠纷总量比2012年少了24023件。

      从不同纠纷类型来看,排在前列的十大民间纠纷依次是: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合同、损害赔偿、生产经营、山林土地、征地拆迁、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劳动争议纠纷。

      其中,十大民间纠纷中,除了征地拆迁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数量呈现增长态势之外,其他类型的纠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市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最高的是济源 周口垫底

        2013年,河南省社会保障和就业的人均财政支出为777.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7.8元,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一位。

      河南省教育人均财政支出为1244.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35.6元,居中部六省第二位。河南省医疗卫生人均财政支出为523.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2.8元,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二位。

      2013年河南省教育财政支出居中部六省第二位,但仍没达到国家规定的占GDP4%的要求,占GDP的3.6%。

      调查对各城市居民对教育服务、就业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交通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等6项进行了打分,报告对居民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名。

      市民对当地公共服务满意度最高的是济源(83.2分),其次为濮阳(77.1分),第三名为洛阳(70.3分),郑州(66.3分)排行第七,周口(58.0分)垫底。

      社会结构转向“金字塔形

      报告副主编郑志龙介绍,以2000年的人口抽样数据为基础,发现河南是典型的“倒钉子形”结构形态。

      “倒钉子形”在底部是长长的“一横”,代表农业劳动者;“一竖”代表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中产阶层,如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比重都很低。


      郑志龙介绍,2010年数据则显示,河南的社会阶层结构已开始由“倒钉子形”向“金字塔形”转变。

      但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应是中产阶层占多数的“橄榄形”结构。一个稳定的符合现代社会结构的“中产社会”在河南省的形成尚需时日。

      郑志龙说,根据2010年的全国数据,农业劳动者的比重是48.4%,产业工人占22.5%,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6.2%,办事人员占4.3%,其余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从形态上看,全国的阶层结构已经具备典型的“金字塔”形状。(辛静 宋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