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河南省分行首笔“林权贷” 在信阳分行诞生

15.07.2014  10:58

6月26日,城市金融报刊发《林权变“资产”活树变“活钱”——记工行河南省分行首笔“林权贷” 在信阳分行诞生》文章,详细报道了信阳分行加大服务当地涉林产业力度、发放全省工行系统内首笔林权质押贷款的做法。

林权变“资产”活树变“活钱

——记工行河南省分行首笔“林权贷” 在信阳分行诞生

6月17日,工行河南省信阳分行向信阳市上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放林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林权贷)400万元。这是该行开发以茶叶为抵押“茶益通”贷款品种之后,推出的以林权为抵押支持信阳市林业生产经营的又一贷款产品,从而使河南省工行系统第一笔“林权贷”落户信阳。

林权贷”是一种借款人以森林、林木、经济林的所有权或经营权、林地使用权等森林资源资产作为抵押物向工商银行借款,打破了长期以来银行贷款抵押以房地产为主的单一格局,引入了新型抵押物,使“沉睡”的森林资源变成了可抵押变现的资产。早在2008年,信阳市就强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9年4月信阳市被确立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当年,信阳市率先成立河南省首家林权交易管理中心,成为信阳市林权管理职能部门,在全省首创使用《林权他项权利证书》,通过与评估事务所合作,开创性建立和完善林权资产评估制度。2010年7月,信阳市完成集体林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到2013年底,信阳市783.2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率为99.8%,共为45.72万宗地发放35.96万本林权证,为林业的市场化发展搭建好了一个平台。

万事开头难。河南省工行系统首笔“林权贷”在工行信阳分行的诞生,靠的是信阳分行长期以来支持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靠的是信阳银监部门政策引导,更是工商银行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上下协同作战的大行风范展现。2013年7月16日,中国银监会与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可以用承包经营地商品林做抵押,从银行贷款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之后的2013年9月27日,工总行下发了《小微企业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首次将林权确定为抵押物,为“林权贷”扫清了政策障碍。

信阳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林业企业众多,经营范围广泛,涵盖林产品加工、育林、园林绿化等,全市1500余家各类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工行信阳分行通过对信阳地区经济林、茶林的深入调查,根据当地成熟的茶产业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于2013年10月16日向省行上报了《信阳茶产业小企业“林权贷”融资方案》;2014年4月6日又向省行上报《信阳分行开展以林权抵押为增信措施的小额信用贷款融资方案》,进一步将茶林以外的经济林纳入抵押范围,全面明确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客户准入标准,贷款条件,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风险控制等流程。

为打造“林权贷”首笔业务的“破冰”样本,信阳分行小企业部将实力雄厚的信阳市上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首发,于2014年3月19日将该公司的贷款流程上报省行。

因“林权贷”在河南省工行系统属第一笔业务,省行审批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会审小组,安排专人审查、审批,在这一过程中,省行就“林权贷”的林权如何确权?林权的评估标准、评估价值、由谁评估、如何选择担保方式,进行了多次会商会审。信阳分行小企业部多次与当地林业局、林业评估机构、保险公司等进行沟通、座谈。

通过总行、省行、市行、支行四级联动,信阳市上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400万元“林权贷”最终获得了省行审批部门的审批。首笔“林权贷”的发放到位,既为信阳林业生产融资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信阳分行也探索出一套“林权贷”成熟的操作流程、管理办法,为批量办理全市中小微企业“林权贷”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筛选、储备目标客户数十户,融资意向数亿元。

林业已经成为信阳市推动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通过林权抵押变现,信阳分行“林权贷”盘活了林业客户“沉睡”的林木资源,将有效盘活森林资源资产,破解林业资金瓶颈,拓宽林业企业投融资渠道,促进信阳林业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