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沈丘:田管抓细节用巧劲

13.07.2015  11:02
      夏粮丰产精神爽,科技给力夏管忙。时下,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沈丘县,小麦喜获丰收的农民又紧扭夏管的“牛鼻子”,借助互联网发力,“秀”科技,“拼”高产。

        种植模式“私人定制”

        记者见到沈丘县城关镇许庄村种粮大户许中良时,他正在自家地里进行中耕除草。他告诉记者:“中耕是玉米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马虎不得。现在农民种地都注重互联网的应用,依靠科技夺高产的热情一路飙升。”

        说着,许中良还打开地头管理室的电脑网页展示他的“许氏中耕模式”:“苗期中耕,一般整个生育期需2~3次。第一次中耕适宜浅锄,破土皮就可以了,深度要求8~10厘米,以避免压苗、埋苗。第二、三次中耕,苗旁宜浅,行间宜深,中耕深度可达16~18厘米。”

        这套种植模式是许中良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自己总结的:“我根据自己田间土壤、种子、行间距等具体情况,借助互联网上学到的知识,专门为自己的地块‘私人定制’了一套种植方法。去年已进行尝试,省时省力,松土保墒效果不错。”

        “俺是今年全县小麦单产冠军,还想上演‘帽子戏法’,再拿玉米单产冠军!”对今年的收成,许中良信心十足。

        80后大学生的“三控”种田法

        “今年农业部大力倡导并着力推广控肥、控水、控药的‘三控’技术,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周营乡孔营村的玉米种植大户王书鹏今年28岁,2011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提到“三控”他自有技术“套路”。

        今年王书鹏种植了850亩玉米,在种植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大学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努力实现控肥、控水、控药。今年他的玉米地里化肥、农药使用比例较去年下降7~10个百分点。谈到其中的秘诀,王书鹏说:“增施有机肥,给玉米苗施以畜禽粪便为主的农家肥4200方,较去年增加2400方,亩均化肥投入量减少了15%,还能培肥地力。我还使用了雾滴管浇地技术,就是把塑料水管上扎出很多针孔铺在地里,浇地覆盖面达100%,真正实现了省工、省钱、省水。”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王书鹏认为:“现在种田还应‘拼’巧劲,通过应用‘三控’技术,肥、水、药用量降了,成本降了,但效益未降反升,种地最终不就是‘拼’效益嘛!”

        37眼井一眼也少不了

        在赵德营镇孟常营村的一块玉米地头,来自周营乡的土地承包大户姜启发夫妇正忙着给小口井加固井盖。“这400亩玉米地里共有37眼小口带帽井,基本上达到了每10亩地1眼的配备标准,其中有10眼井帽、井口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俺把它修护好,防患于未然。”姜启发说。

        去年河南夏秋连旱期间,地块缺井没少让姜启发两口子作难,最后还因为灌溉不及时导致了玉米产量下降。吃一堑长一智,今年不能再吃“回头亏”。“今年玉米亩产要力争突破720公斤,除科学管理外,俺把部分宝也押在了这37眼小口井和地头的9条沟渠上。一旦遇到旱涝情,保证能及时浇灌排水。”姜启发边认真砌井盖边说。

        据了解,沈丘县为鼓励农民群众通过“拼”技术“拼”出效益和产量,设立了玉米丰产擂台赛,共设单产、总产、千粒重三项大奖。为推动夏管热潮,还相继召开县乡村秋田管理专题会4次,乡村动员会64场次,村广播会1120多场次,为夏管提供科学指导。

        同时,农发行沈丘县支行、县农信社等金融部门及县财政局,广开金融助农绿色直通车,对种粮大户、农业高产开发田实施资金扶持和保险切入,现已投入支农惠农资金1427万元。该县农业部门发挥互联网作用,已举办农技指导方面电视专题讲座26期,制作流动宣传展板24块,发放技术资料18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640多人次,为夺取秋粮丰收聚能量、屯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