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跨流域水量交易我省开全国先河

30.11.2015  11:37

2015年11月27日? 河南日报二版
  (记者张海涛通讯员董一鸣) 

      11月26日,全国首宗跨流域水量交易在郑州诞生。 
      当天,平顶山市与新密市在省水利厅签订了水量交易意向书。平顶山市每年调剂出最高不超过2200万立方米的水量转让于新密市,最长使用期限20年。每3年由双方水利部门签订一次具体的水量交易协议,首次转让水量每立方米为0.87元(包含综合水价和交易收益)。
      这是我省水权交易试点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河南进入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新时期。
      面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形势,2014年水利部启动了水权试点工作,力求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水资源合理调配。
      我省是全国7个水权试点建设省区之一,重点在南水北调受水区内开展水量交易探索。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连通了四大流域,且年均可为我省增加37.7亿立方米的丹江水,具备跨流域调水的有利条件。
      “水资源已成为新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瓶颈,去年城区三分之一的居民曾遭遇断水危机。”新密市水利局局长徐绍敏说。新密市属于淮河和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80立方米(全省平均水平为400立方米左右),全市没有外来水源,主要依靠地下水,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5米左右。
      平顶山市地处淮河流域,境内共有大中型水库170多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每年可供平顶山2.5亿立方米丹江水。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大力节水,近期内平顶山有部分水量可以转让。平顶山市副市长冯晓仙说,交易水量只占全市水资源量的1%,加之还启动了四库联动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平顶山市的供水不用担忧。此外,根据意向书,若遭遇严重干旱天气,当年水量交易将自动停止。
      汩汩碧水从平顶山奔赴新密,走的是这样一条线路:通过南水北调干渠和配套工程输送到郑州市尖岗水库,再通过引水入密工程抵达新密市城区。
      目前,引水入密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春节前后将达到试通水条件。新密市获得交易水量后,将能满足40万人口的供水之需,目前新密城区人口约25万。
      “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省水利厅厅长李柳身说,探索水权交易将有利于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也将为建立健全国家水权制度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