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去哪儿” 一句掉渣土话让人很快想到老家

21.11.2014  12:46

实际上,语言的消失是世界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发布的信息显示,在目前存世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近2500种属于濒危语言,其中超过200种语言会在50年内灭绝。唐诗以“乡音无改鬓毛衰”诉说离乡游子返乡时的悲喜。如今再回到故乡,有谁还会拾起那封存已久的“老家话”?

【现象】 粤语地位岌岌可危

河南方言谁来“挺起”

2010年7月5日,广州市政协常委会专题报告提交书面建议,建议电视台改用普通话。粤语地位的变化让一些“老广东”颇感失落,粤语文化中的一些传统精华正在悄然丧失。

在粤语与普通话的地位之争后,最近河南方言该何去何从也引发了网友的争论。有网友认为,“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方言绝不该消失。”“河南娃都不会说河南话,河南方言谁能挺起?”

“年轻人一定是顶起河南方言的中坚力量。只要年轻人还说河南话,河南方言就不会断。”郑州市民常先生说,现在年轻人所说的河南话,吸纳了不少普通话的语音,很多河南土话已经不再被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南话消失了。

现在的00后、10后,应该学习普通话,在说好普通话以后,他们生长在河南,学在河南,就一定还会说河南话。常先生认为,这是一种氛围,也是一种继承。

【观点】

河南方言不会消失而是在改变

据统计,中国56个民族使用着大约80种语言,仅汉语就又分成七大方言、数十种次方言与无数种土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2000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规定其为国家公务用语、教育教学用语和广播电视基本用语。

河南教育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王丹莉说:“推普工作的进行,并不是说不允许方言的存在,方言和普通话是可以并存的。”王丹莉说:“乡音最亲切,回到家,跟家里人说话的时候,就是说方言,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王丹莉说:“老年人觉得现在的孩子说的方言都变味儿了,不纯正了,这是必然的。语言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代人之间所说的方言是有距离的。方言永远不会消失,但它会变化。”

王丹莉说,语言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对于大家所说的方言“土话”,是没有必要硬是用主观努力去“挽救它”。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在若干年之后,它会变成那个时期的“方言”,和现在的必然不一样,“至于它应该变成什么样,我们不能确定”。

【呼吁】

方言更亲切 应从娃娃抓起

当90后、00后的孩子们都不会说家乡方言,“方言危机”再次被关注,当代作家、画家、书法家朱樵曾建议,“保护方言还是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成为传承方言的主力军。”

郑州市民黄先生认为,让孩子学说河南话,关键是要营造出一个听说的语言环境,家庭、学校甚至是媒体,都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广东,当地电视台会播放粤语动画片、粤语电视剧,我们河南也应该借鉴。”黄先生说。

“河南话会听不会讲,甚至听不懂也不会讲,这在我们小时候是不能理解的。”郑州市民李女士说。

“买个鸡,叨豌豆;买个猴,栽跟头。”李女士说,像这样的顺口溜,小时候她和院里的小伙伴追着比赛,看谁会得多。李女士觉得,方言还是得从小学,“会说方言,也会说普通话,该说啥的时候就说啥”。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认为,“普通话重要,但方言更亲切”,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河南话也是对河南文化的传承,方言应该从娃娃抓起。

【建言】

河南方言保护应提上日程

当电影《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被网友用全国各地26种方言翻唱后,各地网友表示,听到自己家乡的话,瞬间有种“泪奔”的冲动。

在2014年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表示,多年来中国许多方言正在大面积加速衰落,而相应保护措施尚未跟上,形势严峻。

说说家乡话,慰藉下乡愁,未必俗气。方言承载着的,不仅是某一区域人千百年来的风俗习惯、生活经验,更多的是传达了一种“精神”。有学者称,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密码,一句俗语,一句词,都能让人想到“老家”。

如今,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在探索一些颇有特色的保护举措,试点“方言进校园”“方言报站”“地方台方言类节目”,也有的地市成立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方言也视为“文化生态圈”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纳入保护范围。

东方今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10月,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调查收集当代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有声语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和有效保存。

目前,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已建立上海库、北京库、广西库、辽宁库、江苏库、湖北库、福建库等。今年,国内个别地市档案馆也开始施行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方案,通过收集声音图像及光盘刻录,对方言展开抢救性保存。

网友吐槽

网友vivien9999说:“方言是一种语言,是语言就便于交流。学普通话就是为了交流。我赞成开设方言课程。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与创意!”

网友@过人如麻说,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一样重要。用河南方言讲些小故事,不仅引起大家的集体回忆,还能教更多的人学习方言。

@上海派ShanghaiPie认为,一种方言消失是“自然的”事情,延长它的存在,是希望它所承载的文化能有时间转附,能有时间被收集整理。

@兰佩鲁吉:渐渐消失的方言,逐渐统一的口音,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但在听到乡音土语特有的词汇,还是会把家乡的感觉更加具象。面对过去时,缅怀也是一种自然的姿态。

考试了

河南话中不中

通过测试才知道

5.清代河南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中,有“你心里委屈,俱是我的没成色。”在现在的河南话中,没成色的意思是?

A.没房 B.没车 C.没文化 D.没出息

(答案:5.D)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