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密:“一村一警”创新农村管理

03.09.2014  13:56

中国网郑州9月2日电 (记者  武世友  通讯员  王星琦)城关镇西瓦店村张老汉已经5岁的女儿,名字终于被写进了户口簿;西大街办事处金凤路社区居民盼了二年多的“断头路”打通了;新华路办事处赵坡社区新农村建筑工地民工的薪水讨回来了……近日,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在河南省新密市的农村口口相传,经记者走访,原来这一件件“民生大事”的发现和解决,都源自新密市公安局的“一村一警”活动。

据了解,新密市公安局从2010年9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村一警“活动,每个派出所根据所辖区域大小,设置设4到5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管辖4到5个村(社区),每个村(社区)设一个警务工作站。警务室负责人由派出所民警担任,警务工作站负责人由局直机关下派民警担任。民警定期走访群众收集问题和意见,群众也可直接将意见反映给所属工作站,实现为群众服务零距离。

民警进村为老百姓办实事,足迹遍布全市350个行政村和社区的各个角落。包村民警一到村里,就有不少群众来和他们反映诉求。有的咨询户口、有的要求解决婚姻纠纷、有的反映征地包赔等,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民警们都认真听记,一一解答,再逐级汇报。

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姜军凯负责米村镇于湾村警务工作站,到任后他首先把所属82户居民编成号,写在一块版面上,又制作了10面小红旗,群众来访如果他不在就把小红旗放在自家名字上,然后姜军凯“按图索骥”找到这户居民。5月上旬一天,姜军凯发现14号居民“插”上了小红旗,小姜赶快找到这家老人,老人连说带比划,大概意思是想在外打工的儿子了。姜军凯几经周折找到老人儿子慎天祥的电话,打电话让他回来,圆了老人的思儿梦。姜军凯说:“一位耄耋老人,不认得人,却认得警服,我心里就觉得倍爽,做起工作来,更有信心。

“一村一警”成为新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赢得了群众好评。公安民警在保持现有岗位和职责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把机关警力下沉到村、社区,让民警最大限度地“接地气”,把警务延伸到村(社区),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熟悉民警、让民警熟悉群众,治安防范加强了,维护了农村安全。“一村一警”大大化解了农村热点,排除了难点,各种矛盾迅速化解了,增强了农村和谐,使广大农民真正安居乐业。

责任编辑:周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