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保护“十二五”期间成效显著
1月21日结束的2016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传来消息,“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面加强,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贯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抓住保护和利用两大主线,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文物保护利用硕果累累
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双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省世界文化遗产达到5处。16处大遗址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8处大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安阳殷墟、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等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全省实施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项目1200余项,开放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有力支撑了旅游业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历时9年抢救保护出土文物近10万件。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268座,5个陈列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河南博物院作为首批央地共建国家级博物馆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全省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达到42项,居全国首位。新增167处国保单位、总数达358处,第七批329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将于近期公布。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省不可移动文物总计65519处,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初步统计文物藏品230余万件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全省普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80余万条,基本立项22万条,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25个、展示馆(传习所)68个、生产性保护基地30个、研究基地32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5个、研究基地2个。3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展示馆(传习所)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3个、总数达113个,代表性传承人18名、总数达84名,新增省级非遗项目350项、总数达728项。全省命名8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实施两年取得重大成果,共收集传统剧目剧本1890部、曲谱1557部、实物5800多件,复排传统剧目456部。全省传统美术抢救工程扎实推进。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机制,我省中国传统村落增至99个,省级传统村落增至511个。
古籍保护稳步推进
全面开展古籍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一、二级古籍普查数据录入,加快古籍书库和数据库建设,我省全国古籍保护单位达到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