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丽河南——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一)

20.07.2015  00:53

(一)

      7月16日,天气凉爽,微风习习。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焦作市水资源利用调研团16名队员在队长的安排下分赴和平街、丹尼斯商城、东方红广场周边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焦作市水资源利用现状的认识、对生活污水的看法、日常节水常识等多项内容。
      调查过程中,民众普遍反映水体污染的问题。一位三轮车师傅说:“我生活的小镇缺水情况有些严重,经常可以看到附近工厂排放污水,水面经常漂浮着污染物,政府曾经进行相关治理并对工厂做出了惩罚,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是仍不太理想,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企业非法排污,希望政府可以加大整顿力度。”另一个市民专门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她说:“咱们老百姓虽然人数多,但是政府领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百姓不相信宣传,政府落实是关键。工业污染治理需要政府下决心、少花钱、动脑筋制定合理的用水政策,还有就是对排放污水的企业和工厂严惩不贷。”当谈到个人生活中用水情况时,调研显示:大多数民众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他们表示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不浪费,但是并未做到特别节约用水,基本上没有使用过二次循环水。为了更好地起到宣传的作用,团队成员邀请参与调查的民众写下一些关于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口号以及小建议,然后在镜头前念出他们写的内容,呼吁广大民众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根据调查,焦作市附近地表储存水量虽多,但非居民用水比重大,并且加上工业污染对生活的影响,导致民众目前用水紧张,因此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在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积极号召,周围民众热情参与,总体来说,整个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为接下来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源学院)

(二)

      为深入了解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及环保行为,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筑绿梦想”实践团全体成员于7月16日下午前往焦作市龙源湖公园、万鑫商城等地开展问卷调查。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龙源湖公园,积极活跃地展开了问卷调查。为了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调查的意义,队员们不厌其烦地向受访人员讲解此次问卷调查的内涵,解答他们的疑问,并同他们交流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真正践行环保行为。
      调查期间,一位老爷爷热情地与同学们谈起了他对于环保的看法,当谈到废旧电池处理的问题时,老爷爷认为国家目前关于废旧电池处理的设施、机制做的还不够到位,以至于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人尽管有合理处理废旧电池之心,却因硬件条件限制而无法使想法得到实现,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完善相关方面的机制。在同民众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居民在生活中对环保问题所存在的困惑及看法。
      在众多热情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筑绿梦想”实践团圆满地完成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得到了真正来自人民大众关于环保问题的信息,了解了人们在践行环保理念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入进行此次“民众环保意识及行为”调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法学院)

(三)

      欣赏精美文物,感受虢国文化。7月16日上午,我校建艺学院豫西地区美丽乡村社会实践团队受邀来到虢国博物馆参观学习。我院实践团队指导老师与博物馆负责人员亲切交流讨论,并结合我院的专业特色为博物馆的进一步开发和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是建立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0万平方米,是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博物馆拥有5个基本陈列,分别为《虢国春秋—虢国文化史》《虢宝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梁姬风韵—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车辚马啸—虢国车马坑遗址》和《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
      当天,全体队员于虢国博物馆门口集合,在导游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虢国博物馆,馆内建设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两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文物精美绝伦,有“中华第一剑”之称的玉柄铜芯铁剑,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等。出土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玉质之好,在周代极为罕见。分白玉、黄玉、碧玉等,大部分为新疆和阗玉。从制作工艺来看,多为精绝之作。玉器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仿生动物玉雕。一个个完整、多彩的文物向队员们展示了丰富、厚重、优美的虢国文化。队员们认真聆听了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参观结束后,大家在博物馆门口留下合影。         
      本次参观虢国博物馆让队员们欣赏到墓地出土的精美文物,领略级别最高的国君墓的气势,同时深刻体会到三门峡厚重的文化底蕴,对队员们了解河南历史,理解河南历史文化,并积极投身推动 “文明河南”的建设之中有着重要意义。(建艺学院)

(四)

      7月16日,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暑期“三下乡”地质现象地质灾害调研团在带队老师王子杰的带领下前往济源市黄河小浪底景区,结合资源环境学院地质专业特色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学习和调研。
      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黄河中下游交界处,地跨黄河南北两岸,交通十分便利。风景区内的小浪底大坝、进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筑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壮举,对于本团队地质现象地质灾害调研有着重要意义。调研团队在景区内围绕景区总体布局等相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随后,调研团队进入了小浪底文化馆学习。在研究探索中大家了解到小浪底的岩性分为紫红色粉砂质,泥质页岩和粉砂岩,以及夹杂的细层细砾岩,此套岩层节理特别发育,已发生崩塌,小浪底对此构建了多方位的铁丝网进行防护。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充分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以研究地质现象防灾为主线的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居安思危精神的传承。(资环学院)

(五)

      7月17日下午,我校河南理工传统文化太极拳调研团分队在学校体育学院做了关于太极拳的调查活动。此次调查活动主要采取在体育学院采访老师以及观看太极拳学院海报的形式,目的是为了了解太极拳在我校教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太极拳历史悠久,其中陈氏太极拳广为人知,它起源于焦作市陈家沟,以其上乘的技击动作及独特的演练风格闻名世界,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联系的一个纽带。我校高度重视太极拳的传承,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在认真落实与贯彻《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下,我校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开展学校体育课程多样化的研究与建设,逐步形成规范、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校内建有太极拳学院,全校学生体育课程也均开设有太极拳项目,为太极拳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调查结束后,小组开会讨论总结此次调查活动。太极拳是焦作市特色文化项目,不断地发扬传承太极拳文化有利于河南省的文化创建,同时对焦作市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测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