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民族血脉相连之河南情深 ——十二五河南对口支援哈密回眸之三

02.10.2015  10:42

  援疆不仅是物质的给予,也是精神的馈赠。

  在给哈密提供资金、技术、人员、装备等物质支持,提升哈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把中原优秀文化介绍到哈密,给正在爬坡奋进,建设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哈密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是中央对河南援疆工作的要求,是省委、省政府和一亿中原人民的希望。

  在文化援疆中,河南援疆指挥部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哈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原文化的热潮,增进了中原人民与哈密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凝聚起豫哈两地血脉相连的民族亲情。

   弘扬焦裕禄精神

  促成豫哈两地干部培训机构结对共建

  2014年2月的哈密,室外天寒地冻,而在哈密地区礼堂和十三师的剧场里却是一浪高过一浪热烈的掌声。这是河南援疆指挥部在哈密地委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哈密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与哈密地委和十三师党委协商,邀请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红旗渠精神讲解员李蕾,全国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到哈密举行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李连成先进事迹报告会。三位重量级宣讲人,以他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把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李连成先进事迹诠释得淋漓尽致,把现场听众感动得热泪盈眶,不时掌声雷动。

  报告会在哈密引起了强烈反响,河南援疆指挥部因势利导,促成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与哈密地委党校、十三师党校结对共建。

  2014年下半年以来,哈密地委党校派出三期中青班共103人次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开展党性教育培训。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三天的学习中,学员们深深地理解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深刻内涵。

  学员司马义·依不拉音在参观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纪念馆后激动地在留言簿上写下“人民的英雄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的留言。

  豫哈两地干部培训机构的结对共建,在加强豫哈两地干部交流,传播弘扬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提升哈密地区党员干部修养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拓展创新了哈密干部人才培养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双语教育全覆盖

  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有各自的语言,而中华民族又有统一的语言,即汉语。少数民族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双语教育”,就是为了让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哈密地区的“双语教育”,是河南教育援疆的重要内容。

  “双语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为保证适龄幼儿全部享受“双语教育”,河南援疆投入资金,为哈密地区的37个乡镇全部建设了“双语幼儿园”,新增双语教学班402个。

  学好汉语,教师很重要。为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河南援疆组织哈密地区50%以上的民族教师到郑州进行了两次以上的语言学习。

  “双语教育”软硬件的迅速提升,使双语教学日新月异。至2014年,哈密地区的“双语教育”普及率达85.6%,比2010年提高了25.3%,在19个援疆省市中名列前茅。做到了三个全部:适龄幼儿全部进入“双语幼儿园”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全覆盖,双语学校所有的软硬件建设全部到位。

  正是双语教育基础打得好,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明显提高,使用汉语的范围在扩大。近两年在哈密出现两个现象:民族学生考大学用汉语卷子的数量在增加;考双语的数量在上升,即民族学生既用汉语的卷子考试又用维吾尔族语的卷子考试。

  今年5月,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与哈密地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唱响主旋律’主题诗会走进哈密”的舞台上,哈密地区一中维吾尔族学生艾克丽耶用发音标准的汉语,汉语教师于彬用流利清晰的维吾尔语,以交叉朗读的方式,朗诵的《工作队之歌》,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交流到边疆

  哈密兴起中原文化热

  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作为文化援疆的主导者,河南援疆创新文化交流形式,把河南文化输送到哈密,与当地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在哈密兴起中原文化的热潮。

  今年6月10日至15日,为配合哈密地区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推动廉政建设,河南援疆协调大型现代廉政剧目《全家福》和经典豫剧《朝阳沟》,在哈密开展为期一周的演出活动。深刻的内容、精湛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在哈密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哈密地区文化馆馆长崔建兵说:“当前全地区正在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河南省豫剧三团把《全家福》送到哈密,体现了河南省对哈密党员干部的关怀和厚爱。”经典豫剧《朝阳沟》在哈密的演出现场更是人潮涌动。其中有十几位来自阿尔泰的观众,《朝阳沟》剧组在哈密演出一周,他们一场不落,剧组到乌鲁木齐和石河子,他们仍跟着去看,他们动情地说:“太熟悉这部戏了,我们听了几十年《朝阳沟》,很喜欢剧中的故事和唱段,我们永远也听不烦。

  河南的文化志愿者还组成小分队,越天山、进毡房,走牧区、到农场,把中原文化送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伊吾县县长牙合甫·排都拉说,河南省文化志愿者送来了深受少数民族群众欢迎的节目,他们是我们伊吾县群众大房子里的人(维语:最受欢迎的人)。

  文字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为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今年7月6日,由河南省文化厅、哈密地区行署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字》展在哈密举行,让观众从中了解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绵延几千年的发展流变。维吾尔族小观众迪丽达尔·司马义感到非常惊奇,看完展览后他激动地说:“文字特别神奇,古人用文字记录我们的生活。它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汉文字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厚重。

  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不断探索新的文化援疆模式,总指挥刘金山促成“全国精神文明村”——濮阳市西辛庄村与哈密市天山乡头道沟村结对共建;选派多名大毛拉到郑州伊斯兰经学院进行学习培训,取得良好成效,得到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

  河南电视台品牌栏目《梨园春》、《华豫之门》、《武林风》、《汉字英雄》等来哈密演出,深受欢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新闻》落地哈密,加强了两地的新闻沟通;取材于哈密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典型——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真实故事创作的广播连续剧《泡桐树下的誓言》正在进行后期制作……

  这些创新文化交流的举措,增进了哈密少数民族群众与中原汉族群众多层次的交流和交往,推动了中原人民和哈密人民的深度交融。

  一系列文化进哈密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强大同化力,这种力量在哈密各族群众的日常习惯中、工作行为中、思想意识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无形中增强了各族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五年来,哈密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全疆唯一的“自治区平安地区”花落哈密,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给哈密也是给河南文化援疆颁发的荣誉。(记者 李黎祥 阙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