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日本专家在河南当农民四年:吃住在农场,成微博红人
今年8月,71岁的日本人川崎广人拿到了河南省外国专家局认定的“工作许可证”。这意味着,他可以放心地推广循环农业了。
川崎广人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硕士学历,迄今已在河南原阳县一家农场当了4年“农民”。他主张使用堆肥方式种植农产品,希望种出“健康、安全、好吃”的农产品。这些故事,也陆续被央广等媒体报道过。
在外界眼中,川崎广人执拗、坚持,有一种堂吉诃德式的自我献身精神。但依然有很多人惊奇又困惑,为什么他会对这样一个偏远的中原小农场如此热忱?
“农场主应该同吃同住同劳动”
其实,对于李卫的农场,川崎并非“一见钟情”。2014年春节前夕,川崎广人到小刘固农场住了一个月,他把农场里的猪场、堆肥地、大棚一个个看过去,最后给李卫画了一个图,告诉她怎么给小麦加液肥,就走了。
其实,此前川崎已在中国走了很多地方。他的想法听的人多,真正去做的人少。可这次,他刚离开不久,就收到了回信。信中李卫按他的想法对农场做了改进。这让多次碰壁的川崎看到了一点儿希望,所以他决定先留下试试。
川崎刚来农场的时候,李卫过着中国式农场主的生活。她一般早上9点到农场,喝个茶;中午外面吃个饭,下午再转一转就走了。
但是,川崎看不惯。他觉得农场主应该“同吃同住同劳动”,所以李卫一走,川崎就写邮件给她,跟她报告“你不在的时候,没有人工作。”
川崎广人(左)和小刘固农场主李卫(右)。
再后来,川崎有时间就跟李卫探讨怎么建农场。2014年9月,他还主动邀请日本种子公司专家、堆肥专家等朋友在上海见面。一群人讨论了一整天,半夜都在讲工作,而招待的机票、餐费都没让李卫掏。川崎认真工作的态度逐渐打动了李卫,从上海回农场不久,她就“从城里搬到村里”,朝着“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
当时农场只有临时翻译,而且干活的时候有很多专业知识,翻译水平不够,川崎只能求助李卫。李卫从没学过日语,可川崎稍微一比划,她就理解了。表达不出来,就手写中文交流。这些细节都让川崎觉得李卫“值得信赖”。
特殊的精神支柱
除了李卫的理解和配合,对川崎来说,这个农场还有自己的“精神支柱”,那就是李卫的父亲李敬斋。李敬斋是小刘固村人,从河南省农业厅退休后回到家乡办了养殖场,这就是小刘固农场的前身。父亲去世后,李卫回乡继承父亲遗愿。李敬斋墓在农场附近,碑文上写着父亲“心系农桑、养殖办场”的故事。
川崎第一次来农场时,了解到李父的故事,激动地跟李卫写信,说“你父亲太伟大了。”他也在微博上曾经这样写道:“我常常去李敬斋墓地,他的坟墓上记录了他的简历和为农民服务的想法,我感动得哭起来。”小刘固村的村民们也经常见他骑车去李敬斋的墓地,有时候会带上一瓶酒。
川崎和李敬斋相差三四岁,李卫有时喊他“老川”。在李卫心中,川崎就像一个略显任性的长辈。“大部分人不理解他的想法,我能理解。”李卫说:“我父亲也是做了一辈子农业,他俩的理念差不多。”
李卫说,“有一次我不开心,川崎就骑电动车叫我,李卫跟我走,去李敬斋墓”。到了墓地,他就对着墓碑说,“我让农场成功,我会保护李卫!请你放心!”
川崎有了名气以后,也有不少人前来游说,甚至“挖墙脚”。对此,她觉得应该尊重川崎老师自己决定。“他应该去更好的地方,愿意留在小刘固,我会努力配合好他的工作,帮助他推广堆肥制作栽培,也会好好照顾他,让他安度晚年!”
“在这儿他比谁工作的时间都长”
川崎不是站着说道理的专家,他是真正下地干农活的农民。西红柿苗需要加水,农场的鸡要喂白菜,进温室大棚修枝剪叶,川崎每天都会做。有次培训会前,检查厕所后发现不干净,川崎就带上手套蹲在地上拿刷子和抹布来回地刷。“他比我们这儿任何一个年轻人的工作时间都长,我都超不过他。”李卫说。
河南的冬天很冷,川崎除了穿很多层衣服,旁边还要立个电暖扇。去年冬天,他的羽绒服破了洞,执意用胶带粘住。李卫给他买新的,他也不让,最后就把衣服拿到镇上去修补。李卫说,“他知道农场的经济不行,不想乱花钱。”
川崎70岁生日时,李卫给他买了一个蛋糕和一个纸做的寿星帽。寿星帽老往下歪,川崎拿手扶了好多次,还幽默地说,“我前面头发太少”。点燃生日蜡烛,学生们人手一张歌词纸,上面写着现学的日语歌词。唱生日歌时,大家日语不熟练,第一遍唱得参差不齐。一群小伙子又热热闹闹地重唱一遍,终于有了个完整版。听完歌曲,川崎深深地点头,用中文说着“感谢你们。”
“我来推广循环农业,不是来找工作的”
川崎成为微博红人后,不少媒体去小刘固农场采访,采访报道川崎都会看,有时一边读一边笑,还偶尔做点评“这个写得不严谨”。
不过,最近他有点闹情绪。川崎说,自己到中国来是推广循环农业的,可一些媒体把他写成是来河南找工作的,他说,“我不是没工作!”
川崎广人收到的“工作许可证”。
今年,是川崎在小刘固农场呆的第四个年头。
他说前三年是“三年困难时间”,直到今年4月份销售金额进账,他才相信农场真的有了好转。其中,川崎的微博粉丝是带动消费的主力之一。2016年春节前,川崎微博粉丝剧增,销售也增加了700多份,假期快递休息,单子都要手写。网上客人等不及,又退了100多单,川崎心疼地说,“损失太大了。”
2016年5月,川崎和李卫应邀在成都浦江县考察。当时同行的神田教授对川崎说,如果你到85岁不能工作,农场赚钱了你怎么办?川崎扭头问李卫,“你说怎么办?”李卫说,“设立川崎农业基金,帮助学习农业技术的年轻人,你觉得怎么样?”
川崎答,好的。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