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策与优化服务双驱动——河南工商深入推进登记制度改革

29.05.2014  14:12

  今年以来,河南省工商局把登记制度改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软件升级改造、配套措施制定、业务衔接过渡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了登记制度改革按时启动。3月1日改革正式实施后,河南省工商局不断创新政策,着力优化服务,双轮驱动,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创新政策,放宽准入条件激发市场活力。按照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河南省专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工作的意见》,于3月1日起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省工商局还结合全省实际起草了《河南省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的规定》,该《规定》于3月4日由省政府以豫政〔2014〕22号文件印发实施。《规定》明确提出:申请人提交住所(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允许有直接或间接投资关联关系的市场主体,使用同一地址作为住所(经菅场所)登记;允许在集中办公区以同一地址作为多家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市场主体在同一县(市、区) 区域增设经营场所的,可以选择办理经营场所备案或者分支机构登记;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允许将居民住宅登记为住所(经营场所)。《规定》的出台有效破解了住所(经营场所)瓶颈,进一步释放场地资源,为市场主体创业兴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二是优化服务,加强窗口管理提升登记效能。为了充分应对改革后登记业务量井喷和企业扎堆注册现象,河南省工商局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工商系统窗口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改革新形势下的窗口建设和管理工作。各级工商窗口坚持领导带班制度,有关领导到窗口轮流带班,现场办公,统筹协调各项窗口工作,及时解决突发问题,确保窗口有序运转。坚持首办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印发办事指南、问题解答和宣传彩页,积极主动为办事群众解疑释惑,提供服务。及时调配人力物力,改善窗口办公设备,完善各种便民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登记质量和服务效能,确保群众来的舒心、问的明白、办的满意。

  从河南省改革实施近三个月来的情况看,各项工作进行顺利,改革成效十分明显。王勇国务委员、张茅局长、马正其副局长莅临河南视察时对我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河南省政府王艳玲副省长多次听取汇报,对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改革实施以来,3月1日至4月30日,河南省各级工商机关共办理名称核准4.7万个;新登记市场主体16.9万户,同比增长38.9%;新登记资本总额2008.9亿元,同比增长158.4%;办理变更登记6.6万件;办理其他备案2.4万件;日均受理咨询量近万人次。在新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中,内资企业同比增长120.2%,外资企业同比增长64.4%,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27.2%,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增长23.2%。

  通过近三个月的改革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条件,放权于市场,放权于市场主体,一定程度上重新界定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权力边界,有效激发了投资热情,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力推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工商总局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实施,着力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和社会协同共治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加快将河南建设成为工商登记注册便捷、市场监管高效、公共服务优质的先行地,让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在中原大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