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封丘:物华之地成就长寿之乡
中国网郑州8月5日电 黄河在河南封丘境内流长56公里。这方古老的土地仿若黄河臂弯中的摇篮,孕育着祖祖辈辈的封丘人民繁衍生息。土壤的肥美、水资源的丰沛及饮食文化的传承为封丘物产的充裕创造了条件,而这些也恰恰印证了封丘人健康长寿的成因所在。
河床最枯水位与堤背地面高低落差达3米左右,引黄灌溉非常便利。过境渠有天然渠、文岩渠,两渠水流量每年平均1.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丰沛,再加上气候的相对温和,造就了当地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各类农作物在这方水土扎根成活、茁壮生长。传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高粱、谷子、水稻、大豆、花生、油菜、红花、红薯广为种植。封丘农业有很强烈的地方个性,一如封丘人的性格。很多农民仍然秉承着传统的耕作方式,至今还沿袭着使用农家肥作基肥的传统,境内无污染源,生产出的农产品保留着环保、绿色、有机的芬芳,充满了健康的内涵。
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副站长周凌云介绍:“封丘的土壤和水都很有特色。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封丘土壤中富含硒元素,这种元素可以抗衰老。农作物、地下水都吸收这种元素,封丘人通过饮食、喝水,摄入到体内,潜移默化的延缓着衰老。不仅如此,封丘水源丰沛,土壤PH值在7-8之间,属弱碱性,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金银花和树莓果是封丘现代农业和长寿产业的两颗明珠。盛夏时分,行走于黄河之滨,映入眼帘的金银花,犹如一簇簇盆景,而健康的因子,也附着在根茎上。花海中农户们驾轻就熟的采摘场面显得怡然恬静,不远处村口树荫下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围拢在一起下着棋,身旁茶壶里“二花”茶飘散着十足的“长寿”味儿。
金银花也称二花,属忍冬科植物,全身都是宝,茎、叶、花均可入药,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多种疾病,还有降血脂、抑制癌细胞作用。三分之一的中医方剂用到金银花,金银花配伍的中成药有200余种。除了药用,金银花还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饲料工业、绿化等领域。追溯封丘栽培金银花的历史已有1500多年。封丘古属魏地,西晋《博物志》有“魏地人家场圃所种,藤生,凌冬不凋”之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忍冬在处有之,封丘较佳”的字句。上世纪70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实地考察了封丘的气候、土壤、光照、水文等自然环境,认为这里最适合金银花生长。2003年3月,封丘金银花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使封丘金银花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内受到知识产权级保护。
目前,封丘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金银花1000万公斤,年平均销售收入10亿元,并在全国形成“五个之最”:人工大田种植面积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管理技术最好,品质最优,效益最佳。
在封丘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孕育了“寿”味十足的金银花,还造就了“福”气怡人的树莓果。盛夏时节,极目乡野,掩映在枝叶间的树莓果,红的、绿的、紫的、黑的,累累果实就像串串宝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炫目的光彩。熟透了的树莓,轻轻一摘,便落入掌心。这里的树莓全部是有机栽培,可直接入口,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一吃难忘。除了好看、好吃、有药用价值外,树莓还是营养丰富的珍贵果品,浆果里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效果,树莓被冠以“第三代水果之王”、“癌症克星”、“生命之果”、“黄金水果”等美誉。
自1999年从欧洲引进50余个树莓优良品种,到2002年中科院封丘生态试验站进行区域实验性种植获得成功,经过15年的发展,实现了苗木培育、基地种植、生态旅游、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其延伸产品树莓果汁、干果、果酱、含片等产品不但占据了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封丘种植面积已经突破5万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树莓产业基地,被誉为“全国树莓生产第一大县”;树莓种植户亩均收益逾万元,被当地群众形象的称之为“福果”。
封丘虽小,邻京畿之地、傍黄河而居的历史却让百姓传承了物尽其用,合理膳食的饮食传统。封丘芹菜以其脆而无渣,香气浓郁,曾被选为贡品;卷尖是这里独有的地方美食,别名“黄袍加身”。慕名前来的食客和美食家们更冠以“出了封丘就吃不到的名吃”,以鸡蛋皮裹肉馅上笼蒸制而成,色泽金黄,软香可口,营养丰富,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食用;留住汉光武帝的“留光火烧”不但营养丰富,内涵文化更是绵延传长;陈桥风干兔肉、黄河鲤鱼、鲤鱼焙面等各类风味小吃、野味珍馐,任你舌尖品美,唇齿留香。
闲暇时,陪伴老人郊游野炊,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其乐融融。一碟花生,一棵封芹,一尾河鲤,一条卷尖,一壶金银花茶,一杯树莓果汁,呷一口甘洌的井水,吸一腔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草长莺飞,只怕那意境和韵味未及眼耳鼻唇,心却先醉了。(张沉浮 尹祖涛)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