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孟津让“农产品”变身“旅游产品

24.05.2017  17:50

        “超市的樱桃卖15元1斤,你这里为啥卖40元1斤?”这是河南省孟津县洋丰生态观光园董事长杨占通经常面对的问题。

        “因为超市卖的是水果,我这里卖的是旅游产品。”杨占通说。

      经营生态果园8年多来,杨占通的销售模式一步步进化:最初自己拉出去卖,后来“农超合作”进超市卖,现在不用出园水果就销售一空。

      “农产品”到“旅游产品”之变得益于孟津县提出的“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

      孟津县紧邻洛阳市区,因扼据黄河要津而得名,北有59公里黄河河岸线,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周武王曾在此会盟八百诸侯兴兵伐纣。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坚实的农业基础,如何才能让这些优势聚合起来迸发出发展活力?孟津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应运而生。

      依靠这种融合,孟津催生了河南省第一家“田园综合体”,打造了以“来孟津耍吧”特色农业嘉年华系列活动为代表的都市近郊休闲游产业和以古村落、牡丹画、唐三彩等为代表的沿黄河民俗文化游产业,使得孟津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农业、农村面貌。

      杨占通说,他们目前已经实现“四季有花,月月有果”,通过举办“草莓嘉年华”“亲子采摘游”“敬老体验游”等活动,由单一地卖农产品向卖旅游产品转变,2016年,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孟津县政府副县长刘文文介绍说,孟津全县规模达500亩以上的休闲农业园区已有55家,培育省级产业集群1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注册家庭农场7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

      依靠旅游“牵线搭桥”,孟津县丰富的文化资源也得以和农业资源共荣互生,形成发展合力。

      距休闲农业园区聚集的送庄镇不足20分钟车程,坐落着一个明清古村落——卫坡村。2015年10月,这里引入社会资金开发古村落文化旅游项目,2016年“十一”黄金周试运营就接待游客15.3万人次,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又接待游客7.4万人次,平均每天有2万多游客。

      “游完古村落,再去摘水果。”通过“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孟津将文化底蕴“聚变”为旅游高度,让山水农业资源“裂变”为休闲度假胜地,已基本形成了“一镇一节、一乡一品、一园一色”的全域旅游格局。

      眼下,无论走进孟津哪个镇,纵横连片的现代农业和特色鲜明的文化村落总能让人驻足称奇,大河古渡文化艺术节、十里银滩灯会、草莓采摘节、桃花节、玫瑰观赏节等轮番登场,吸引成批城市居民前来游玩消费。

      融合发展让农业效益成倍增长,许多农民因此致富,贫困户因此脱贫。从北京返乡创业的孟津人吕妙霞创办的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1200亩,建设草莓大棚420个,已累计解决了5000多人就业,其中留守妇女占90%以上,残疾人占8%,引领176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听力有些障碍的送庄镇朱寨村刘金锁2009年就到吕妙霞的合作社工作。“在别的地方我根本找不到工作。”他说,现在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收入稳定,比以前自己种地强多了。

      据统计,2016年,以“来孟津耍吧”为引领的系列活动实现接待游客2980万人次,综合收益35.6亿元。其中成功举办的17个农业节会,就接待游客32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6亿元。全县从事休闲农业的达16870人,其中有农村贫困人口1210余人,人均从休闲农业中获得年收入16300余元。

      “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富了农民,也美了乡村,政府做品牌、企业做产品、镇村做特色、委局做服务,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孟津的农业、农村建设会更上一层楼。”孟津县委书记黄玉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