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万代传——河南大学举行清明纪念林伯襄先生仪式

02.04.2023  19:21

清明时节雨纷纷,追忆先贤启新程。4月2日上午,由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河南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纪念首任校长林伯襄先生仪式在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前举行。活动以“桑榆为霞传薪火,桃李芬芳谱华章”为主题,河大师生和林伯襄先生亲属共同深情追思林伯襄先生。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随着全体师生深情的校歌声,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河大师生身着素衣,神情肃穆,于林伯襄先生铜像前默哀致意,并敬献花篮,以此寄托缅怀之思。

胸常怀明珠,光澈曜山河。在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前,法学院学生深情朗诵创作的《明珠山河歌》,他们衣着整齐,神情庄重,声音嘹亮,一字一句感情充沛,敬意十足。“先生啊,百十年风吹雨打,我们始终不曾忘记,您在三尺讲台挥洒的星星汗水,您携晚风青灯书写的巍巍豪言。站在昔日预校厚重的土地上,您苍劲有力的心跳,仍然与我们同频共振;您奔腾不息的热血,仍然与我们同往同归。四季变换,时光荏苒,在那朗月清风的夜晚,您是否也曾挥毫泼墨,写下铮铮的寄语:相信未来,相信青年!”莘莘学子借清明之春风,追忆林伯襄先生,也进一步展示出河大学子的昂扬斗志。

回首来时路,花落满庭芳。校史馆原馆长王学春讲授微党课《河南大学与中原大学》。他以林伯襄支持其子林承萃投身革命讲起,林伯襄先生的爱国民主思想和强国富民之理想,引领河大师生前赴后继投身革命的洪流。1948年,部分河大师生奔赴豫西参与组建了中原地区第一所革命大学——中原大学,为中原六省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解放区的建设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师生仿若回到百年前的峥嵘岁月,从河大精神的红色资源中汲取奋进力量。

清明寄哀思,墨启新征程。前期征文活动收到全校超过20个学院近400篇稿件,同学们通过散文、诗歌等形式,回顾河南大学建校以来的风雨征程,讲述自己与河大的故事,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星霜荏苒,居诸不息,转眼间,你已走完110年的征程”。欧亚国际学院学生配乐朗诵获奖作品《凛冬散尽,星河长明》,讲述了河大百十年波澜壮阔,百十年风雨兼程,在声情并茂声中道出河大“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

春至东风起,秣马向未来。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沙莎在致辞中谈到,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进。疫情期间河大师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这就是河大精神最好的传承。蓝图已绘制,奋进正当时,她鼓励河大师生做河大精神与河大文化的传承者和播种者,在“双一流”和“双航母”的建设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活动现场,师生共同绘制的“校园地标打卡图”无疑是最亮眼的一道风景,无数张照片汇聚成了一副独特的河大画卷。古朴典雅的河大特色建筑见证了一代代新鲜的河大血液奔涌流淌,师生通过特色地标拍照打卡,感受河大的百年底蕴,唤醒内心的文化归属感与自信心。

自2010年法学院首次举办清明节“纪念河南大学首任校长林伯襄”活动至今,已是第十四个年头。每至清明,变换的是一张张崭新的学生面孔,不变的是主题,是预校门前法学学子的激昂诗声和河大学子在先生铜像前的铮铮誓言;从河大南门到大礼堂到铁塔,再到预校校门、博文楼,活动拼图内容不断变换,不变的是对河南大学特色建筑群的一往情深;活动特色环节从“院徽拼贴”“三行诗”“最美河大一角”,再到“欧亚国际学院学生现场手绘仪式场景”“音乐学院学生琵琶合奏”“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领读誓词”“校园地标打卡”,多院学子不忘初心展风采、立德树人竞风流,不断进行横向内容创新、纵向形式拓展。

每一年别出心裁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和始终如一的价值取向,使参与活动的师生既能体验到河大人对以林伯襄先生为首的前辈们永续不变的追思和敬仰,又能在一次次活动的开展中切实体验到林伯襄精神卓尔不群的时代价值和常讲常新的不竭活力。

如今,在河南大学,对林伯襄先生的纪念活动已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以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和熏陶的有效载体,让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作出表率,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一流”河南大学的校园文化,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觉成为传统文化和河大精神的代言人和传播者,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